病案分享:食管癌发生了脑转移怎么办

我们常说的晚期肿瘤,一般是分期为 IV 期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生了远处转移。食管癌的远处转移最常发生在肺、肝脏或骨,但有一些特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

本文,我们将通过一位患者的故事,来认识食管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制定。

夏先生今年 46 岁。2015 年 9 月开始,他吃饭时总感觉有哽噎感,吞咽米饭或馒头比以前费劲,有时需要喝一两口水或粥才能下咽。

第一次治疗

经过胃镜、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夏先生被诊断为:食管下段癌,临床 IIIA 期,肿瘤转移到了贲门淋巴结,但没有发生远处转移。

医生建议,先进行 4 个周期的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使肿物缩小,便于手术切除。

但化疗后,胸外科医生发现,肿物还是难以切除。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建议夏先生进行根治性放疗。

医生选择了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照射范围是食管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区域;剂量为 60Gy(中文为“戈瑞”,为放射剂量单位)/28F,即总剂量 60Gy,分 28 次照射。

开始治疗后,夏先生出现了吞咽疼痛、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医生为他开具了黏膜保护剂、升白细胞药物等,不良反应慢慢减轻。放疗结束后1个月,这些症状完全消失了。他遵医嘱来院做了疗效评估,显示病灶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此后,他每 3 个月复查一次,病情平稳。

病情反复,查出脑转移

2016 年 10 月,夏先生出现右手写字不顺畅、走路不稳等症状。他马上来到医院就诊,做了头颅 MRI 等检查,发现双侧额顶叶、小脑等处有多发脑转移灶,食管原发灶没有进展。

看到这个结果,夏先生十分绝望。医生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虽然出现了脑转移,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减轻甚至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还能获得可观的生存期。听完医生的话,夏先生重新燃起了对抗肿瘤的斗志。

第二次治疗

夏先生的脑转移灶较多,无法一次全部切除。而脑细胞和血管之间存在血脑屏障,会阻碍化疗药物进入大脑。因此,医生不建议进行手术和化疗,可以尝试放疗。

脑转移的放疗可采用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可以一次性将所有转移灶都照射到,且副反应相对较小,适合夏先生的情况。

2016 年 10 月 13 日,是夏先生接受全脑放疗的第一天,剂量为 30Gy/10F。

治疗第 3 天,他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抽搐、头晕,2 分钟后自行好转。他很纳闷,为什么开始治疗了,症状反而越来越重?是不是治疗方式错了?

医生说:

刚开始放疗时,大脑受到射线照射,会出现短暂性脑组织水肿,造成颅内压升高,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暂时性加重,甚至出现癫痫等症状。等到疗程过半,脑水肿逐渐缓解,症状会逐渐减轻。

听过医生的解释,夏先生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经过脱水降颅压药物(甘露醇)、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的对症治疗,在放疗 6 次后,他明显感觉写字和走路顺畅了很多,平衡感有所恢复,也没再出现过癫痫发作。

放疗结束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1 个月后复查头颅 MRI 显示,脑转移灶明显缩小。医生嘱咐夏先生注意休息、补充营养,之后每 3 个月复查一次,如有不舒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017 年 3 月,夏先生再次复诊,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

小结

食管癌脑转移的发生率极低,大约只有 3% 。研究表明,分化差、分期晚的胸段食管癌易发生脑转移。

脑转移的首发症状为疲劳、头痛、癫痫等。头颅 MRI 是诊断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1.手术适用于脑转移灶≤3 个、部位易于切除的患者。但不管转移灶的数目及大小,只要出现肿瘤卒中、梗阻性脑积水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就要进行手术减压,保障生命安全。

2.放疗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全脑放疗主要用于转移灶>3 个者的初始治疗,以及颅内术后的辅助治疗;立体定向放疗主要用于脑转移灶直径在 3~4cm 以下、数目在 3~4 个以内的患者。

3.化疗常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最常用的药物是替莫唑胺。

食管癌脑转移如果不加干预,一半患者生存期不超过 1 个月。但如果能早期发现、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生存期可以延长至 9~10 个月,生活质量也能改善。

免责声明:

肿瘤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极为复杂,治疗要充分考虑个体化差异,该病例并不能代表“相似患者”的治疗决策。关于您具体的治疗方案,请听取主管医生的专业意见。

共同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扬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