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刀可作为因高龄或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肺、肝早期局限肿瘤和转移瘤的治疗。
体部γ刀是采用γ射线完成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技术的一种,它是通过影像引导与放疗设备相结合,实现精确定位和高剂量直接消融颅外肿瘤而付作用小的一类非手术放射外科治疗方法。
体部γ刀是通过旋转聚焦方式将18-47个钴源(不同机型采用的放射源数量不同),6000-9000Ci的能量聚焦于一点。通过多束γ射线旋转聚焦使病灶获得持续性的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获得瞬时的低剂量,从而实现靶区高剂量和靶区外低剂量照射目的。
体部γ刀治疗的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所在部位、肿瘤病理类型和病人体部状况等因素而定。主要适宜治疗肺、肝和胰腺等本质器官的肿瘤,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常规放疗后追加放疗和放疗后复发的再程放疗。
肺、肝的早期局限性肿瘤或转移瘤采用γ刀治疗可获得根治效果,而且与手术治疗相比,γ刀损伤较小,并发病少。因而,γ刀可作为因高龄或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肺、肝早期局限肿瘤和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之一。
当肿瘤较大,有区域淋巴腺转移时应考虑与其它放疗手段结合治疗,并根据情况配合化疗。γ刀的照射剂量和分次方法据肿瘤大小和部位而异,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总的分次量较常规放疗大,有的采用隔日照射,有的采用连续照射。γ刀主要治疗可见肿瘤(GTV)和GTV周围的侵润病灶(CTV),引流区域淋巴腺的预防照射以辅助常规放疗或化疗为妥。
体部γ刀适应治疗的部位为本质器官和离空腔器官及距脊髓较远部位或区域的肿瘤,如肺、肝、胰腺、肾、肾上腺、前列腺、腹膜后、前纵膈、胝尾前区域的原发及转移肿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癌、腹腔淋巴腺转移、胆道癌、前列腺癌、肺转移癌、盆腔淋巴腺转移、腹膜后肿瘤、肝癌、胰腺癌、肝转移癌、直肠癌手术后骶前复发等的治疗。
目前在全国统计的γ刀治疗病例中,比例较高的依次为周边型肺癌、腹膜后淋巴腺转移、肝癌、胰腺癌、肝转移癌、肺转移癌等。原则上肿瘤体积小,形状规整的治疗效果好,肿瘤>6cm,形状不整的治疗效果相对差。
在有以下一些情况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体部γ刀治疗:
1、肿瘤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或腹水。
2、肿瘤位于腔道器官或邻近腔道器官,如食道癌、结肠癌、贲门癌、胃癌等 (直肠癌改道手术后局部复发除外)。腹腔内肿瘤与肠管有粘连等。这些部位的肿瘤采用γ刀治疗易造成正常腔道器官的放射损伤、出血、如穿孔和狭窄等。
3、肿瘤晚期体部衰竭。
4、肿瘤巨大伴有广泛转移,治疗不能让病人获益。
影响γ刀治疗疗效的因素不少,除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外,肿瘤大小和所在器官是否允许接受高剂量照射是最重要的。
目前γ刀治疗的患者多数为肿瘤较大或估计手术无法切除或有手术禁忌症或病人拒绝手术者。即便如此,在肝和肺等本质器官小于5cm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但对这些肿瘤治疗的随访时间还较短,远期生存率还有待长期的随访结果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