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为胃癌并不意味着诊断已经完成,医生还需要对肿瘤的浸润深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评估,因为这些都是影响胃癌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那么,医生将采取何种手段对肿瘤进行评估呢?
目录
CT 和超声内镜(EUS)
增强 CT 和 EUS 通常是评估胃癌浸润深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最为重要的两种检查。确诊胃癌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对其进行增强 CT 及 EUS 检查。
增强 CT 及 EUS 均可以对胃癌的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级判断、结局评估,并对患者进行术前的 T 分级(局部的浸润深度)和 N 分级(淋巴结转移程度)。
然而,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这两种检查手段的精确度仍然有限。据报道,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EUS 对于 T 分级的判断准确度约为 57%~88%,对 N 分级的判断准确度约为 30%~90%;增强 CT 对于 T 分级的判断准确度约为 43%~82%。在不同诊疗中心,上述检查手段的准确度也存在差异。同时,这两种检查手段也可以在治疗评估方面互补短板,彼此辅助判断。
此外,医生还可能对胸部、腹部、盆腔进行增强 CT 扫描,以明确这些胃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否出现转移灶。
磁共振(MRI)
MRI 在对软组织成像方面存在优势,部分研究指出,其可以与增强 CT 形成互补。
MRI 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判断是否有直接侵犯。有研究指出,MRI 对胃癌直接侵犯胰腺和淋巴结肿大等均有清晰显示。但是 MRI 对小癌灶显示不佳。因此,MRI 的应用应该与 CT、EUS 等方法结合。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
有研究指出,PET-CT 对胃癌术前分期判断的准确性高于增强 CT,并且 PET-CT 可一次性进行全身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远处转移。
对于常规检查难以区分恶性肿瘤与反应性增生或纤维化改变的情况,PET-CT 有其优势。淋巴结检测方面,CT 对小于 10mm 的转移淋巴结易漏诊,不容易鉴别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与肿瘤转移灶,而 PET-CT 可分辨出 5mm 大小的转移淋巴结,并获取代谢信息,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然而,PET-CT 的应用也有一定局限性,其检查费用较高,许多基层医院并没有检查设备,而且辐射较大。有研究表明,目前 PET-CT 的放射剂量普遍高达 70Gy,该剂量对于患者的远期毒性和远期疗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这项检查。
腹腔镜探查配合细胞学筛查
对于怀疑可能存在腹膜转移的患者,术前进行腹腔镜探查配合细胞学筛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查,能够评估是否出现腹膜转移,从而避免术中发现腹膜转移导致无法继续进行根治性切除的尴尬局面。
总之,对于确诊胃癌患者,增强 CT 和 EUS 是重要的评估手段,除此外,医生还会选择性应用 MRI、PET-CT、腹腔镜探查配合细胞学筛查等方式,对肿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高鹏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