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肺癌患者考虑肺移植治疗,应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和准备。
目录
肿瘤相关检查
应对肿瘤进行活检,或彻底检查先前切除的组织,以排除更多的侵袭性疾病。您需要做胸腹部CT、脑磁共振成像、骨扫描和PET-CT等检查,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同时应定期(建议每3个月)检查,监测是否出现肿瘤转移,一旦出现,将会被移出肺移植等候名单。
术前准备
医生会从以下方面,为您做好详细的术前准备,请配合医生完成。
1、呼吸锻炼和呼吸系统相关检查
术前,您需要进行呼吸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深呼吸、缩唇训练、吹水泡、步行试验和登梯试验等。
肺功能检查是重要的一环,相关项目包括换气功能(包括动脉血及经皮血氧饱合度测定)、呼吸调节功能(包括CO2反应及睡眠时呼吸调节)、肺通气功能(通气血流比例扫描)等检查。同时,医生还会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对灌洗液进行分析、培养。此外,您还需要做药敏试验等其他检查。
术前,您要配合医生控制呼吸道感染。
2、心血管系统检查
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此外,您还需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并观察对药物的反应性。
3、饮食
术前,医生会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体外肺支持
此外,在等待手术期间,为了提供足够的肺功能支持,必要时可以使用体外肺支持技术,包括改良体外膜式氧合(ECMO,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工肺”)和 ECMO 微型化装置等
ECMO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一种形式,在肺移植术中除了具有呼吸支持功能外,还可以对受者进行循环支持,能够快速改善失代偿期心功能不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最近几研究结果显示,改良之后的ECMO,让大多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得以顺利过渡到肺移植,与同级别重症患者(使用常规体外循环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或终末期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等明显降低。
供体从哪里来?
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过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在此大背景下,公民脑死亡和心脏死亡供体成为肺移植供肺的主要来源。
中国器官捐献相对于欧美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潜在供肺缺乏足够的维护,导致捐献失败,或供肺质量一般,获取后无法达到理想的供肺标准,作为边缘性供肺应用于临床,给临床移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移植团队技术不断提高,医生会争取利用每一个可用的供肺,为更多需要的患者进行移植,挽救更多生命。
相关阅读: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曾繁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