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

  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

  一、肺癌发病率为何呈上升趋势?致病因素?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占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第五届国际肺癌会议上预测本世纪初肺癌和艾滋病是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两种疾病。我国许多地区肺癌发病也呈增长趋势,大城市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

  目前公认下列危险因素与肺癌有密切关系:

  (一)吸烟  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我国吸烟的情况非常严重,近3亿人口有吸烟习惯。大城市男性成年人吸烟率近50%,女性近5%,如不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劝阻吸烟,则今后10~30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必将进一步增长。有日本学者统计,如果吸烟指数(吸烟年龄×每日吸烟支数)超过600者,肺癌的发病率为72%,故提出3个“20”论点:即每日吸烟20支,连续吸烟20年,其肺癌发病机会比不吸烟者多20倍。因此认为50岁以上男性,吸烟指数600以上者称之为高危险组。

  (二)大气污染 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

  (三)职业因素  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厨房条件通风差及烹饪习惯亦与肺癌有关。

  (四)肺部慢性疾病 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

  (五)人体内在因素 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预防?

  从危险因素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肺癌的主要措施有:

  (1) 不吸烟和戒烟

  (2) 改善饮食结构:多吃蔬果,少吃咸鱼咸肉

  (3) 改善厨房通风

  (4) 经常运动和锻炼

  (5) 重视结核病和COPD的防治

  (6) 40岁以上,长期吸烟人群,应注意定期查体。

  三、如何早期发现(诊断)?

  肺癌的疗效与诊断发现的早晚有关,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90%,而中晚期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一)常见肺癌的症状是什么?

  大多数肺癌患者具有以下一项或者多项症状:持续性咳嗽以及咳痰带血丝;气喘和气短;呼吸时自觉不适;胸痛;肺炎综合征,例如发热和气道黏膜所致之咳嗽;吞咽时自觉不适;声音嘶哑;体重下降食欲差;

  凡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或核磁共振扫描、经皮肺穿刺等。另外,还可以做血液化验,包括癌胚抗原、唾液酸试验、血淀粉酶等。有时一次查不清,要反复检查,直到查清楚为止。有条件的患者推荐进行PET-CT检查,以防止早期肺癌被漏诊。

  (二)常用检查手段

  1、胸部X线检查

  2、胸部CT,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X线胸片的10倍

  3、PET-CT,青岛市第一台2007-06-17在中心医院启用。

  4、MRI(核磁共振)

  5、经皮细针针吸活检(FNAB)

  6、痰细胞病理学检查

  7、支气管内镜检查

  8、全身骨扫描,可以发现有无骨骼转移

  9、肿瘤标志物检查(组织、细胞、血液或体液),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 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组织多肽抗原(TP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

  10、分子病理学检查

  四、规范化、合理的和个体化的肺癌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原则是治疗要规范、合理适度和个体化。早期手术为主,中晚期以放化疗结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