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微量元素变化与肝癌的发生有什么关联呢?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微量元素对身体的影响

微量元素是人体内的必需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量元素以多种形式在体内保持着动态平衡,肝脏又是微量元素的聚集地。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都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生化过程改变,造成细胞代谢异常和生长繁殖障碍,甚至导致细胞发生突变。

在达到某种程度时,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铜和锌与肝癌关系密切

铜和锌是人体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它们和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肝癌患者体内的铜蓝蛋白活性明显升高。这对于肝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例如某些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就可借助铜蓝蛋白进行诊断。

锌在肝癌患者体内含量会降低。当机体缺锌时,组织细胞会老化,免疫力下降,上皮细胞容易受致癌物质侵害,从而发生癌变。

由此可见,铜/锌的比值升高是肝癌患者的一大特点。

其他可能与肝癌有关的微量元素

肝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低于健康人。低铁会影响自由基的生成,损伤肝细胞,还可干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助于肿瘤的发展。

缺硒也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致病因素。硒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破坏致癌剂,阻碍致癌物质在体内代谢,保护正常细胞参与免疫功能。硒可以选择性限制肝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对肝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锰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锰的降低可使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出现肿胀和破坏,可能促进肝癌的产生。研究发现,肝癌患者体内的锰含量显著低于普通人。

镍属于重金属,是一种致癌的微量元素,镍的增高与肝癌有一定关系。

小结

微量元素铜、锌、铁、硒、锰、镍与肝癌发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其含量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也可考虑作为衡量肝癌治疗效果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