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一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新药——米哚妥林(通用名:midostaurin,商品名:Rydapt,由诺华公司生产)。这是一个口服多靶向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携带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患者。
与此同时,FDA还批准了FLT3突变检测试剂盒(LeukoStrat CDx FLT3 Mutation Assay,由Invivoscribe Technologies公司生产),作为伴随诊断,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FLT3基因突变,筛选出适合米哚妥林治疗的患者。
此外, 米哚妥林也被批准用于患有某些类型罕见血液障碍的成年患者的治疗,包括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SM)、伴有血液肿瘤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AHN)和肥大细胞白血病(MCL)。
米哚妥林是第一个获批与化疗相结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疗法,也是20多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领域的首个重大突破。
目录
什么是FLT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癌症,在血液和骨髓中出现过多的白细胞。大约3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携带FLT3突变。
FLT3全称为FMS样酪氨酸激酶3,又叫CD135。在体内,当FLT3配体与FLT3受体结合后,会导致FLT3受体二聚化或自磷酸化,信号向下游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并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因此,FLT3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预示着疾病缓解期短、容易复发。而急性髓系白血病一旦复发,患者的生存期会变的非常短。
什么是米哚妥林?
米哚妥林是吲哚并咔唑和星形孢菌素的直接衍生物,属于多激酶抑制剂,可以靶向细胞中多种蛋白质,阻断几种促进细胞生长的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米哚妥林除了靶向FLT3突变,还可以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VEGFR-2、c-KIT和PDGFRα/β受体等,这些突变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此外,在侵袭性SM中,米哚妥林可靶向一种称为KIT D816V的蛋白。
在靶向FLT3抗原时,米哚妥林能够与FLT3配体竞争性结合FLT3受体,从而阻断FLT3信号通路,加快肿瘤的凋亡,并促进癌细胞分化,发挥疗效。
疗效证据:死亡风险降低了22%
米哚妥林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者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2015年年会上公布了结果。研究纳入717例18岁~60岁、新诊断的FLT3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配进行米哚妥林+标准化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安慰剂+标准化疗。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米哚妥林使死亡风险降低了23%。诊断4年后,接受米哚妥林治疗的患者,超过一半(51.4%)仍然生存。两组患者治疗后,能够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比例类似,所需治疗的时间也类似。
不良反应:需警惕肺损伤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米哚妥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粘膜炎、呕吐、头痛、瘀点、肌肉骨骼疼痛、流鼻血、器械相关感染、高血糖和上呼吸道感染。
对药物中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不应用此药,孕妇或哺乳期女性也不应服用此药。
在用米哚妥林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的患者中,曾发生过间质性肺病,其中一些是致命的。FDA建议医生注意监测,一旦患者出现肺损伤迹象或症状,应停止使用米哚妥林。
如何使用米哚妥林?
根据获批的产品说明书,米哚妥林的推荐用法及用量如下:
- 推荐给药剂量:诱导治疗中,在第8天至第21天使用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治疗,每天口服50 mg米哚妥林2次;巩固治疗中,在第8天至第21天使用高剂量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治疗,每天口服50 mg米哚妥林2次。
- 在口服该药治疗前,可以预防性服用止吐药以减少恶心和呕吐。
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再被视作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不同基因突变的疾病。假设两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显微镜下看,也许得的是同样的白血病,但从基因层面看,他们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都完全不一样,所需要的治疗也并不一样。
尽管米哚妥林尚未在我国上市,但它和其他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的靶向药,代表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精准治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