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服药等方法,有助于预防 2 型糖尿病。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 多吃蔬菜:多吃蔬菜可增加饱腹感,减少摄入的热量,延缓血糖升高速度,此时体内原本不充足的胰岛素,就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升高的血糖
  • 少吃盐:过多的盐可能导致水和钠潴留在身体内,对血压和血糖都不利,含盐(氯化钠)比较高的食物也需要控制,如酱油、味精、腌制食品、罐头食品等
  • 少吃糖:人体摄入添加糖后,血糖会迅速升高,给胰腺带来很大的负担
  • 减少饮酒:酒提供的是不包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等有利元素的“空热量”,会干扰血脂正常代谢,给血糖代谢也造成不利影响
  •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推荐肥胖和超重的人群增加日常活动量,在减轻体重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注:超重:身体质量指数>24 k 克/m,肥胖>28 k 克/m,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

保持心情舒畅

长期紧张、焦虑心态下,人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会被激活,进而抑制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以在家定期测量血糖,如果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或任意时间血糖≥7.8毫摩尔/升,应及时就诊。

积极治疗其他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会增加患病风险,需要积极治疗,降低风险。

必要时服药

部分患者虽然血糖升高,但还未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机会延缓2型糖尿病的到来,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的发生。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干预,但不是主要预防措施,而且务必听从医生安排,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以上措施对于已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更为有效,如中国大庆研究显示,多吃蔬菜、少喝酒、少吃糖,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实施这些干预措施6年后,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