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查计划
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复查计划是不一样的。Ⅰ~Ⅲ期肺癌患者通常行手术或同步放化疗等根治为目的的治疗。治疗结束后2年内复发风险最高,而在治疗结束后2年,患第二原发肺癌的风险升高,因此Ⅰ~Ⅲ期肺癌患者应在治疗后的2年内,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监测随访,以发现复发。治疗2年后,患者应每年进行影像学监测以发现新的原发性肺癌。
Ⅰ期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术后1-2年 | 术后第3、4、5年 | 术后>5年 | |
体格检查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血常规、生化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肿瘤标志物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胸、上腹CT,骨ECT,脑核磁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Ⅱ期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术后1-2年 | 术后第3、4、5年 | 术后>5年 | |
体格检查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血常规、生化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肿瘤标志物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胸、上腹CT,骨ECT,脑核磁 | 第6月,第12月 | 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Ⅲ期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表
术后1-2年 | 术后第3、4、5年 | 术后>5年 | |
体格检查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6月,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血常规、生化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6月,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肿瘤标志物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6月,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胸、上腹CT,骨ECT,脑核磁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6月,第12月 |
有临床征象时 (如咳嗽、胸闷、胸痛、声音嘶哑等) |
注:括号内为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特别是未行手术治疗的ⅢB期肺癌患者,由于复发风险升高,可酌情增加复查频率。
国内外目前尚缺乏个体化术后随访策略。而实现个体化随访的重要前提是明确个体化复发风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创部位特异性的I-III期肺癌术后复发网页版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能够分别计算胸、腹、颈、脑、骨各个部位的复发风险,指导随访过程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选择;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术后随访时间,计算动态的条件复发概率,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研究成果发表在胸科权威杂志Chest 。进一步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合作,根据该模型开发了智能预测软件应用于临床工作(网址:http://nsclc.cn/)。只需在网页上输入某个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和随访时间的信息,就能够计算得出个体化的动态的复发风险,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术后随访策略。目前该预测模型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超过20万次。
Ⅳ期肺癌已经无法治愈,患者通常进行以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为主的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由于晚期肺癌进展风险高,因此在治疗结束后应每3个月进行全身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便及早发现肿瘤进展。
术后1-2年 | 术后第3、4、5年 | 术后>5年 | |
体格检查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12月 |
血常规、生化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12月 |
肿瘤标志物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12月 |
胸、上腹CT,骨ECT,脑核磁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 | 第12月 |
注意事项
1 .复查应遵医嘱,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医生开具的项目进行。
2 .每次复查时,携带最初的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报告,同时还需携带最初和最近一次的所有病灶的影像学片子(胸部CT片、脑部核磁片等),以及治疗过程记录等病历。
3 .描述清楚近期的症状,特别是新出现的不适症状,例如咳嗽,胸痛,疲劳,消瘦等。
4 .如果有任何心理问题,也应及时向医生描述。
5 .做好记录,如记好下次复查时间,注意事项,医生关照需要格外注意的症状等。若需服药,详细记录服用方法、疗程、不良反应和监测指标。
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
1. 一般情况:肺癌患者需要定期测量体重,如果出现无明显原因短期内消瘦明显,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2. 化验检查:部分肺癌患者会因疾病及治疗的影响而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等,在治疗结束后,也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以了解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①血常规检查,警惕骨髓抑制
如果报告中出现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75×109/L,则有可能存在骨髓抑制或其他异常情况。
骨髓抑制是肺癌患者放疗或者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不仅会延缓化疗的进行,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有骨髓抑制的可能性,需第一时间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②肝肾功能检查,以防肝肾功能损伤
肝肾功能检查报告中,如果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红素的异常升高,以及血肌酐高于正常上限时,应警惕是否出现治疗相关的肝肾功能损伤,需要及时询问医生行进一步检查。
②肿瘤标志物数值需关注
肺癌患者需要检测肺癌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鳞癌抗原、神经烯醇化酶等,其和肿瘤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旦出现指标突然迅速上升,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行影像学检查除外复发转移。
3.影像学检查:肺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上腹部CT、骨ECT和颅脑核磁,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肝、肾上腺、骨、脑等部位转移。如果报告上提示病灶增大或有新发病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医生阅片以明确病变性质,明确是否肿瘤复发转移。
4.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新型循环标志物,如循环肿瘤细胞、游离DNA等,尚未被指南推荐用于肺癌的随访监测,因此没有必要私自进行检查,应遵循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