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讨厌打针呢?
可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每天都要忍受扎针之苦。
他们就是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
那么,有没有一种“终极”方案,只需注射一次,就能管住好几天的血糖?
目录
多达 1 亿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在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多达 1 亿。当他们听到医生建议注射胰岛素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恐惧和担忧,于是,想尽办法推迟或拒绝。
调查显示,在口服降糖药而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仅有 25% 的人会在 2 年内启动胰岛素注射治疗;即使在 5 年后,也有约 50% 的患者没有接受胰岛素治疗。
患者拒绝或推迟胰岛素注射的原因不难理解:每天扎针会不会很疼?治疗剂量会不会越来越大?胰岛素会不会让我的体重增加?发生低血糖,我该怎么办?
但是,若未能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血糖可能无法控制在理想水平;然后,许多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寿命缩短。
让胰岛素更长效,注射一次管一周
其实,在胰岛素被发现的百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让胰岛素的注射方案更为简便。
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再到胰岛素类似物,它的保存越来越方便,药效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现在普遍使用的长效胰岛素,一天只需注射一次便能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即便如此,很多患者心里仍然抗拒。
那么,有没有可能,只注射一次就能管住好几天的血糖?
最近,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 2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研究对象可谓是胰岛素界的“大 boss”——胰岛素 icodec,只需注射一次就能管住整整一周的血糖。
一次注射一周有效,背后机理何在?
为什么同样是胰岛素,有些只能控制几小时的血糖,有些却是几天?
实际上,这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
简而言之,半衰期就是药物在体内被清除的速度。
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发挥作用的时间久。
“大 boss”胰岛素 icodec 半衰期约为 1 周,所以患者不需要频繁用药。
其背后的奥秘,是因为科学家给它的结构做了小小的“易容术”,不仅能防止它被人体内的“清洁工”识别并清除,还给它找了个 24 小时贴身“保镖”,以达到缓慢释放胰岛素的目标。如此一来,就能发挥更持久的控制血糖能力。
2 期试验疗效出色,不良反应少见
那么,与长效胰岛素相比,胰岛素 icodec 控制血糖的能力究竟如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吧!
研究结果显示,每周注射一次胰岛素 icodec 的降糖效果,与每日注射甘精胰岛素的效果差不多;而在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基本无差异,并且超敏和注射部位反应的发生率都较低。
不过,icodec 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54% vs. 38%)。两组的差异虽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这一趋势仍要引起重视。
参与该研究的加拿大安大略省 LMC 糖尿病与内分泌中心的 Harpreet Bajaj 研究员表示:“我们知道许多 2 型糖尿病患者更喜欢注射次数少、且便利的方案。这项 2 期临床试验证明, icodec 可以帮助这些患者摆脱目前每天操作繁琐、复杂的疗法,甚至获得更长的血糖控制时间。”
胰岛素 icodec 究竟能否成功站上胰岛素家族的舞台,在临床治疗中熠熠生辉?
我们期待着临床 3 期试验的结果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