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胃癌规范化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部分早期患者和几乎所有中晚期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疗。那么,首次化疗前为什么要进行那么多检查?医生一般会要求进行哪些检查?为什么不同患者所做的检查不同?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患者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不同分期的患者需要接受的化疗方法、化疗目的和最终结局是不同的。对于胃癌患者,医生会根据治疗目的、分期予以不同方法的化疗,除了化疗前的常规检查外,接受不同化疗的患者需要接受的检查重点也有所不同。
目录
常规检查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化疗药物更是如此。化疗前检查的首要目的是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耐受化疗,保证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化疗前的常规检查以检测脏器功能为主,包括血常规(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尿常规(判断尿路功能和是否有感染)、粪便常规(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病变)、血液生化(判断肝肾功能)、营养缺乏状况(维生素 B12 和铁元素含量)、肿瘤标志物(用于治疗后判断疗效和监测复发)、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判断心脏功能)等,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体能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
术前化疗相关检查
术前化疗可分为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胃癌新辅助化疗是指胃癌根治手术前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使瘤体降期,使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治疗。转化化疗是指通过化疗使肿瘤缩小,使不能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术后再结合化放疗等手段,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这类患者在进行常规检查的同时,还要接受局部病灶的评估,包括超声内镜(EUS)、腹部增强 CT 等检查。EUS 检查在胃癌的初始临床分期中十分重要。对超声图像的仔细判读会提供肿瘤侵犯深度的证据(T 分期)、类似于肿瘤种植的异常或增大淋巴结的存在(N 评估)和偶然发现的远处播散征象,诸如器官周围病灶(M 分期)或腹水的存在。
患者还需要接受全面、细致、准确的全身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增强 CT、腹部增强 CT、盆腔增强 CT、腹部磁共振成像 (MRI) 等以评估肺、肝等的转移情况,骨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 以评估骨转移,头颅增强 CT 或 MRI 以评估脑转移,必要时亦可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与腹部增强 CT 等影像学检查相比,腹腔镜探査可提高对进展期胃癌腹腔种植以及微小肝转移的诊断率,且可同步进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因此,化疗前推荐进行腹腔镜探查分期。
术后化疗相关检查
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清除可能进入或已经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风险。术后化疗患者即便术前已经做了全面检查,术后首次化疗前仍需对肿瘤做细致、全面的检查以重新评估和分期。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胸部、腹部、盆腔增强 CT 都不能少,如果患者有骨痛等症状,还需要考虑进行骨 ECT 以排除骨转移。这样不仅保证患者可以接受规范的化疗,还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基线资料。
姑息化疗相关检查
部分胃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有远处转移了,这种晚期胃癌没有手术机会,治疗目的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治疗手段是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除了常规检查和胸部、腹部、盆腔增强 CT 以及腹部 MRI 外,还需进行头颅增强 CT 或 MRI 以排除脑转移、全身骨 ECT 排除骨转移,若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行全身 PET-CT 以准确评估肿瘤在全身的转移部位和大小,便于为治疗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总之,每位胃癌患者在化疗前需做什么检查,除根据以上情况对号入座外,医生还会切实考虑患者的自身经济状况、当地医疗条件等有的放矢,在遵循“规范化、个体化”的原则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性价比高的化疗前检查,做到准确评估、精准治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郭晓玉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