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如何防治?

  一、什么叫大肠癌?
  大肠癌是指大肠(结肠、直肠及肛门)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随着现代工业化程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俗称为“福贵病”。
  二、为什么多数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结果有什么不同?
  因为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出现症状时一些患者(甚至医生)误以为是痔疮、痢疾等良性病。一旦久治不愈,疑及癌症时,疾病已到中、晚期。早期大肠癌手术(甚至可以在肠镜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癌仅10%。
  三、大肠癌有哪些征象?
  1、便血

  表现为便中带血,多为暗红色,偶为“鲜红色”,常误认为痔疮出血。所以特别提醒广大朋友:千万不能认为大便带血就是“痔疮”。
  2、便秘、便频

  不明原因的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少!),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3、便细
  大便变细,有时大便干结呈“羊粪状”,有时大便变细可呈“扁形”或“凹形”。
  4、腹痛
  多为隐痛,按炎症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时可于肿瘤部位扪及包块。
  5、贫血
  50-60%的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
  6、梗阻
  由于肿瘤阻塞肠腔,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排便困难、便秘等。
  7、肛门痛
  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表现为排便时肛门部疼痛,也常误认为“痔疮”。
  8、高危人群
  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性疾病Gnrdner氏综合症者;家族中有人曾患胃肠肿瘤者;曾患大肠癌或残存的结肠有腺瘤性息肉存在者;曾有血吸虫病病史者。
  四、如何才能获得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
  1、健康体检。即健康人定期进行普查;
  2、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如发现大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应进行积极治疗;
  3、对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进行遗传学监测。
  特别是当出现上述肠癌的征象时应立即到肛肠外科或肿瘤外科就诊,行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最好行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必须强调的是:许多早期大肠癌并没有症状,千万不能认为,没症状就是没有病。

  五、怎样进行大肠癌普查?
  “普查”即定期的专病健康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检查要求:

  1、对50岁以上中老年无症状者,应行每年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一旦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应立即行肠镜检查;

  2、对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从40岁开始按上述方法普查;

  3、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必要的肠镜检查;

  4、现在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贵州省肿瘤医院肛肠胃肠外科收治的最年轻的大肠癌患者年仅17岁),因此对有肠癌家族史者从20-25岁开始就应进行上述检查。
  六、患了大肠癌怎么治疗?
  大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鉴于人体大肠解剖结构特点,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相对于身体某些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大肠癌治疗效果算是比较好的。早期大肠癌患者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以上。因此,“大肠癌并非不治之症”。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是大肠癌诊治的最新理念。因此,即使确诊患有大肠癌,只要心态摆正、积极面对,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可获最佳治疗效果!当然,手术后是否要进行放化疗,要看癌的浸润深度、有无转移和病人的综合情况等。目前,大肠癌治疗的最新模式:临床诊断—新辅助放化疗—手术—辅助放化疗—定期复查随访!
  七、大肠癌能不能预防?怎样预防?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1、病因学预防:
  ①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好的饮食习惯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
  ②积极治疗容易癌变的疾病。如发现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及时切除;如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应及时治疗。
  ③遗传性大肠癌的基因预测。对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接受基因检测。
  2、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积极参加定期普查。即定期的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最有效方法。
  八、什么样的食谱才是“健康食谱”昵?
  从预防大肠癌的角度,欧洲癌症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学联盟提出了如下饮食建议:
  1、减少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2、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等);
  3、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饮含酒精饮料;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