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朱先生最近大便经常带血,医生检查不幸罹患直肠癌,幸运的是肿瘤发现的比较早,通过手术可以得到根治性治疗。但问题是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只有3cm,采用传统的手术有可能无法保留肛门,需要做”人工肛门”,终身通过左下腹的结肠造口排便,生活会很不方便。
一、直肠癌,哪些情况可以保肛?
对于直肠癌治疗而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所有治疗中最为有效,也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其中,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大都面临能否既保留原有肛门,所谓的”保肛手术”,又能达到病变彻底切除的问题。
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该不该保肛 ,二是能不能保肛。该不该保肛主要
取决于肿瘤的位置,肿瘤本身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患者肛门的功能情况。通常情况下,为了将肿瘤切除彻底,要求将肿瘤远侧2cm左右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如果肿瘤位置过低,已经靠近肛门的内口,勉强保肛,远端切除的不足将会导致肿瘤的残留和复发。而一旦局部复发,再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就非常小,病人会非常痛苦。如果肿瘤比较大,已经局部比较晚期,就需要切除更多的周围和远端的组织,肿瘤的位置就要求更高一些。另外,在该不该保肛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手术前患者已经伴有肛门松弛,大便部分失禁的情况,超低位保肛手术就需要特别慎重了。如果勉强保留了肛门,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大便失禁,生活的质量就远远不如结肠造口要好。
在能不能保肛的问题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例如,虽然肿瘤比较早期,肿瘤位置也比较高,但患者为男性,非常肥胖。结果盆腔的空间就非常小,手术会非常困难,病变切除后,进行重建就比较困难,可能就难以进行保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有研究显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肛肠外科专科医生较普外科医生要高很多,而局部复发率要低很多。原因之一是肛肠外科医生,作为专科医生直肠手术做的更多,对直肠手术的经验更加丰富,因此建议直肠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请专科医生进行手术更好。
二、3D腹腔镜:让85%低位直肠癌 患者做到精准保肛
传统直肠癌采用开腹手术,在腹部从上往下要做长约20cm的切口,将整个腹腔暴露在空气中,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后病人一般要放置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术后由于切口疼痛,病人需要卧床4-5天,还常常出现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超低位直肠癌,由于位置比较深,手术医生难以看到位于盆腔深处的结构,操作非常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保肛率低。最近10多年,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可以明显减小手术带来的创伤,只需在腹部做5-6cm的切口,将切除的标本从体内取出,将远近端肠道进行吻合。手术后病人腹部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即是所谓的”微创手术”。但传统腹腔镜手术采用的2D腹腔镜设备,手术医生看到的是2D平面图像,没有深度的感觉,就好像医生睁着一只眼睛进行手术,没有精准的立体感,对空间的把握较差,难以进行复查的操作,手术时间长。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立体3D腹腔镜开始应用于临床手术,通过佩戴特殊的眼镜,手术医生看
到的是立体图像,它使医生能更精确地把握器械深浅,并能看到比真实手术视野大
8倍的图像,头发丝粗细的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也纤毫毕现。因此,手术视野比传统开腹和2D腹腔镜手术要好很多
,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分离和解剖,而且整个手术基本可以做到不出血,白色无血,极致微创。同时,在大量开展 3D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领先开展多种经远侧肠腔将切除的标本取出,同时进行肠道重建的手术,即所谓的”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腹部无切口结直肠手术”。虽然患者腹腔内进行了很大的手术切除,包括针对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慢性便秘、家族性息肉病等所进行的部分或全部结肠的切除,但由于腹部没有切口,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密闭的腹腔内进行,没有与空气暴露,而且整个手术腹部只有几个穿刺孔,对腹腔内脏器的干扰很小,术后肠功能很快恢复,并从根本上避免了切口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由于手术没有失血,连胃管也不需要放置,即使90多岁的老人,
手术次日也能下地活动,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卧床、胃管留置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等。
另外,由于3D腹腔镜具有8倍的放大视野和立体感觉,手术比开腹和传统腹腔镜更加的精准和便捷,对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可以做到更加彻底的切除,同时对控制排便的神经和肌肉做到更好的保护,使距离肛门
2厘米左右的直肠癌也能成为保肛手术的适应范围,从而使得如今 85%的直肠癌患者都能实现极致微创的保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