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如何进行内分泌治疗?

对于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与化疗相比,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常较轻,使用较方便,不适症状较少,生活质量相对高。

哪些晚期乳腺癌适合内分泌治疗?

一般来说,以下晚期乳腺癌患者适合接受内分泌治疗:

  • 骨或软组织有转移;
  • 有内脏转移,但没有症状,肿瘤的危害较小;
  • 肿瘤进展缓慢,出现复发的时间距手术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2 年;
  • 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较高。

上述患者更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另外,早期的病理检测或免疫组化检测水平可能会影响激素受体的检测结果,并且,转移灶的受体表达状态可能与在乳腺的原发灶不同,基于上述因素,对于部分进展缓慢的、激素受体不明或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医生有时也会尝试使用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哪些药?

  • 卵巢功能抑制剂,包括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卵巢功能抑制(OFS)的手段有很多,包括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等。由于不可逆、可控性查、副作用较多等因素,手术和放疗逐渐被卵巢抑制药物所取代。但是,对于经济条件差、或临近绝经期的患者,手术进行 OFS 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非甾体类(阿那曲唑、来曲唑)和甾体类(依西美坦)药物。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来抑制非卵巢来源的雌激素产生,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
  • 作用于雌激素受体的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下调剂(氟维司群)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通过下调或者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用什么药,怎么选?

对于决定要使用内分泌治疗者,医生在选择药物时主要考虑月经状态和既往内分泌药物的用药情况。

对于绝经后患者,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雌激素受体下调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孕酮类药物等均可考虑应用。而绝经前患者则需要先行 OFS,然后再考虑选择上述药物。

根据之前使用内分泌药物的种类和时限,医生通常不会首选与既往使用过的内分泌药物同类型的药物。对于绝经后的患者,如果没有使用过内分泌药物,或者在较长时间后才复发,可以选择氟维司群、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他莫昔芬。接受过他莫昔芬辅助治疗者,可选择氟维司群、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绝经后患者,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较他莫昔芬有更好的疾病控制,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三者之间的疗效相似。

如果曾接受过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可选择氟维司群、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亦可考虑采用 CDK4/6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或者 mTOR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

如果连续三线内分泌治疗后肿瘤进展,通常提示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医生会考虑换用化疗,或者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很重要

在内分泌治疗期间,医生会建议每 2~3 个月复查 1 次评估疗效,如果评估为完全缓解(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持续一段时间)、部分缓解(PR,可见病变有一定程度减小并持续一段时间)和疾病稳定(SD,病灶保持稳定,仅略微增大或缩小),通常会继续维持内分泌治疗,如肿瘤出现进展,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更换其他机制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或改用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即使是晚期乳腺癌患者,也可能自内分泌治疗获益,遵循治疗原则、听从医生建议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改善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