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治疗后,如何随访?

术后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 RAI)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术后残余的甲状腺组织(即“清甲”),以及手术中无法切除的转移灶(即“清灶”),从而降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RAI 治疗后,要进行终生监测,这是因为:

  • 每位患者 RAI 治疗后,需要服用的甲状腺激素剂量不尽相同,并且可能需要动态调整,定期随访监测有助于医生明确最适宜的剂量、并适时作调整。
  • 监测甲状腺癌是否持续存在或复发。

何时监测?

如果没有复发征象,一般术后 2 年内,每 3~6 个月监测一次;此后至少每年一次。甲状腺癌临床治愈【指肿瘤无残留、淋巴结不显影、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小于1纳克/毫升】后,时间间隔可延长。

原发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随访计划。医生会依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监测方案,您需要在每次复查结束时,询问医生下次何时来复查,并严格遵照医嘱。

监测哪些指标?

随访时,主要会做以下检查:

  • 颈部查体

医生会用手触诊甲状腺生长的部位,探查颈部有没有异常的肿物或肿大的淋巴结。

  • 颈部超声

颈部超声可以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监测分化型癌术后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首选方法。

做超声检查时,医生会用一个探头在颈部滑动,不会引起疼痛感,也不会产生辐射。这项检查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包括青少年和孕妇等。

相关阅读:

  • 细针穿刺活检

如果超声没有特征性表现、但临床高度怀疑癌变,医生会建议对结节行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检查,以免漏诊。

如果超声提示淋巴结可疑恶性,可以行 FNA检查、或检测抽吸物的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浓度,阳性结果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灶。

相关阅读:

  • 血液指标

需要检测哪些血液指标,与甲状腺癌的类型有关。其中,Tg 尤为重要。它是由甲状腺细胞(包括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作为“癌症标记物”。甲状腺全部清除以后,Tg 水平应当非常低,甚至“测不出”。

手术和RAI 治疗后,需要数月或几年时间,Tg 才能降到 0 或“测不出”的水平。如果 Tg 检测阳性,意味着体内仍有甲状腺细胞,可能是正常细胞,也可能是癌细胞,据此医生会决定是否采用其他手段更密切地监测、和(或)进行其他治疗。

抽血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可以评价甲状腺激素的剂量是否合适,医生据此进行调整。

相关阅读:

手术一年以后,血液化验的频度会降低。

  • 全身放射性碘扫描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常见部位为颈部淋巴结、双肺以及全身骨骼。大部分分化型癌的复发或转移病灶能摄取碘。因此,RAI 初次治疗后 2~10 天内,要做全身扫描,诊断转移或复发病灶。甲状腺全切除术后 Tg 增高、而颈部超声没有发现可疑病灶时,医生也可能选择使用。

一般情况下,全身扫描的“特异性”可以达到 100%,也就是说,全身扫描如果发现了病灶,一般不会“看走眼”;而发现病灶的灵敏性则随着显像剂剂量增大而提高。

所有患者都需要在复查时做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吗?目前专业界还有争议,一般认为:如果复发风险低(如治疗后扫描没有发现甲状腺以外部位摄碘、颈部超声没有发现异常、血清 Tg 水平不高),可以不做全身扫描。

随访时,我要注意什么?

随访时,您要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医生。如果医生安排当次随访需要做放射性碘扫描检查,就要提前 1 个月停服甲状腺素片、低碘饮食。

相关阅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 RAI 治疗后患上其他严重疾病、或身体状态很差。

这时需要重新评估是否继续 RAI 治疗,通常需要在治疗其他疾病、身体状态恢复之后,方可继续 RAI 治疗。

  • 如果需要多次 RAI 治疗,整个治疗和随访期间需要停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如需要服用其他药物,也要及时询问医生。
  • 育龄女性如果需要备孕,要及时汇报给医生。
  • RAI 治疗有一定副作用,引起放射性炎症反应,如乏力、口干、颈部肿胀不适、恶心和腹部不适、泌尿道损伤等。副作用通常在短期内发生,并自然消退,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若情况较严重,就需要咨询医生。
  • RAI 治疗有可能导致血液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随访期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贫血、容易感染、容易出血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此外,在随访过程中遇到一些拿捏不准的情况时,也要及时询问医生,切记不要自作主张。

共同撰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郭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