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术前已经“穿刺”,术中还要取病理吗?

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您可能在手术前问医生“我的结节现在能确诊是癌吗?”医生一定会回复“不能,要手术后才能确诊”。为什么甲状腺癌一定要靠手术病理才能诊断?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甲状腺癌又代表什么呢?

细针穿刺活检的局限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术前诊断甲状腺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外报道它阳性诊断的可靠性可以达到 95%。不过,它受穿刺和病理医生熟练程度影响较大,实际仍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研究表明,实际为甲状腺癌、而被 FNAC“漏诊”的比率为 3.6%~10.2%。当甲状腺结节小于 5 毫米时,FNAC 容易误穿到周围正常组织;此外,如果是多病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或病灶有钙化,也容易出现假阴性。

此外,FNAC 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不准确,因为单凭细胞形态不能区分恶性的“癌”和良性的“腺瘤”。

术后石蜡病理才是诊断“金标准”

FNAC 取到的标本很少,是单纯看细胞形态进行诊断,而手术病理不仅看细胞,还要看由大量细胞组成的组织结构,准确度更高。手术病理又包括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石蜡病理,后者准确度更高,是诊断的金标准。

术中冰冻病理俗称“快速病理”,一般认为它的准确度相当于、或高于 FNAC。它是在甲状腺切除后立即制片检查,一般切片较厚、层数较少,仅用于快速判断肿瘤良恶性,可以在 30 分钟左右得出诊断。一旦确诊甲状腺癌,医生需要立即补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

术后石蜡病理则是将手术切除的全部标本(包括肿瘤、周围甲状腺组织、淋巴结等)制成蜡块,并以 3~8 微米的厚度逐层切片,制成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切片,然后联合各种技术进行诊断。因此,术后石蜡病理不仅判断肿瘤良恶性最为准确,还可以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排查微小病灶,全面评估肿瘤的大小、局部外侵、周围甲状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它包含的信息远大于细针穿刺和冰冻病理。

因此,即使术前做了细针穿刺,手术仍需要做冰冻病理和石蜡病理,并且要等待石蜡病理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一旦石蜡病理报告出来,肿瘤性质才算“盖棺定论”了。

相关阅读:

共同撰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曹一鸣医生 郑晓珂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