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趋延长。一些血液肿瘤在老年人中有多发倾向,应引起老年保健的注意。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病人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30岁以下罕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组与白血病密切相关的造血功能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其发病也以老年人居多。
急性白血病
老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较常见,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普遍认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治疗强度要较成年急性白血病减量,而在60~65岁时可按成人剂量治疗。
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其耐受强化疗的能力降低;由于造血功能的年龄相关性缺陷,化疗后的增生不良持续时间长;危及生命的感染发生率高;同时患多种疾病的频率高;与年龄有关的抗肿瘤药物药代动力学改变导致强化疗的血液和血液外毒性增加;免疫功能发生年龄相关性下降;异基因和自体干细胞移植过程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减少;社会家庭、认识上的问题阻碍了强化疗方案的实施等诸多因素,因而治疗用药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决定了老年白血病患者往往原发耐药,或是治疗后缓解维持时间短,容易复发,成为难治或复发性白血病。
白血病的化学治疗十分重要,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发病特点为白血病的治疗增添困难,治疗应兼顾患者的各个脏器功能情况,注重脏器功能的保护,给与强有力的支持治疗,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
如白细胞下降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等有效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避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蒽环类药物应用前后给予保护心肌等,均可有效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年龄多在40~75岁,自然病程长,平均生存期4~6年。本病起病隐匿,症状多不明显,无症状者占25%,多于体检时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无疼痛及黏连,皮肤损害较为多见。白细胞数增高,一般为(50~100×10^9/L),以成熟淋巴细胞为多数。骨髓中也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在老年患者,积极的支持治疗十分重要。可根据个体状态调节用药剂量和时间,如氟达拉滨可每周用1~3次;单克隆抗体(抗CD20抗体,美罗华)对难治的进展期慢淋或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老年患者剂量可从100mg/d起应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除具有一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外,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有以下特点:
- 多合并其他疾病(心肺疾病和肿瘤等)。
- 无肝、脾肿大或仅有轻度肿大。
- 白细胞数中度或轻度增加。
- 血小板正常或明显增多。
- 在抗白血病药物治疗中易引起骨髓抑制,故用药量要酌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