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口瘘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告,其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 2.2%。吻合口瘘是危及胃癌术后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哪些原因可能会造成吻合口瘘?
目前尚不明确哪些原因会导致吻合口瘘,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胃癌患者吻合口的愈合。
- 全身营养状态 胃癌被发现时多数患者已经有明显症状,饮食通常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整体营养状况不佳,再加上患者要经历一次开腹手术,创伤巨大,术后禁食等都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包括影响吻合口愈合,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
- 手术影响 手术时间也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之一,手术时间越长,吻合口瘘出现的几率就越大,可以明显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手术中的血管损伤和组织损伤也会影响吻合口愈合,特别是那些病情重、病期偏晚的患者,为了达到根治胃癌的效果,通常手术范围、手术创伤均较大,出血量也相对较多,有时甚至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需要大量能量,对各器官的协调也是个负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及能量供给,造成吻合口瘘。
- 患者本身的情况 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及基础疾病情况也会对吻合口的愈合造成影响。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可作为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长期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全身血管情况较差,对吻合口周围供血有一定影响,进而会影响吻合口愈合,导致吻合口瘘,但是也有研究不支持此观点。
- 辅助放化疗 由于胃癌发现时通常病期较晚,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以达到手术根治的条件。术前化疗药物可能对吻合口愈合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吻合口水肿,血运不佳,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接受术前化疗的患者,在化疗后一定时间后再行手术治疗,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 患者术后进食安排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普遍禁食时间较长,术后进食需要遵照一定规律,从试验餐到流质饮食、半流食,最后到普食,循序渐进。如果患者不遵照医生建议过早进食大块、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会挤压吻合口造成肠梗阻、吻合口瘘。
出现哪些表现提示吻合口瘘?
胃癌患者手术后如果出现持续发热,伴有上腹疼痛、引流管中引出胃肠液(通常较浑浊,可能混有血色)、心率增快等症状体征,查血发现白细胞增高等,应警惕吻合口瘘。
发生吻合口瘘后如何处理?
吻合口瘘一般出现在术后 7~9 天,一旦出现,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就医治疗。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禁食水,进行肠外营养(即通过静脉提供营养)、抗炎治疗,并给予抑制胃肠道分泌的治疗(例如生长抑素)。
若瘘口较小,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待引流液明显减少后,医生会停用抑制胃肠道分泌的治疗,并逐步进行肠内营养,同时会观察引流量变化,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定期检查血常规等指标。最后,医生会酌情行胃肠造影,以检查吻合口是否愈合。
对于胃肠液引流量不减少、持续发热、血常规持续升高的患者,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能需再次手术治疗,以消除瘘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韩超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