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与淋巴瘤有哪些区别?

白血病和淋巴瘤均属于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

首先,两种疾病的起源不同。

白血病为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出现恶性克隆性增殖、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以至在血液循环(约 70% 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可出现白血病细胞)和外周造血组织(肝、脾)中大量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皮肤、淋巴结、神经中枢等),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危及生命。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脏器(淋巴结、肝、脾等)的恶性肿瘤,多以肿块为首要表现,侵犯转移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乃至骨髓(称为:淋巴瘤白血病期,是淋巴瘤的终末期),受累后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压迫和功能异常等。

其次,两者的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

白血病多因生物(病毒感染)、化学(苯、化疗药物等)或物理(射线)因素所致的染色体突变等,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缓慢累积的过程,一般有 2~5 年。一旦发病,由于正常造血功能显著受抑,可导致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受侵犯脏器的肿大及骨骼疼痛等症状,病程进展较快,全身症状更为明显。

淋巴瘤多为重症感染、压力或生活节律紊乱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临床早期常为局部出现无痛性肿块,或相对缓慢的肝脾肿大,多在体检或疾病后期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才就诊,很少比例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和出血表现。

再者,两者的诊断方法不同。

白血病的诊断依赖于骨髓穿刺涂片+活检病理的结果,根据骨髓里白血病细胞的形态、起源、染色体突变和分子学改变的情况进行确诊。

而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病变淋巴结或组织器官的病理检查,包括 HE 染色和免疫酶标,淋巴瘤患者也需行骨髓穿刺+活检术,那是为了确定淋巴瘤是否已经累及骨髓,以确定疾病分期。

最后,两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不同。

白血病主要分为髓细胞来源的和淋巴细胞来源的原幼稚细胞蓄积,以全身化疗为主,化疗强度需要达到骨髓重度抑制,才能起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目的,疗程一般需要 2~3 年左右,但极易复发,根治的方法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根据 T 细胞和 B 细胞来源,有近百种的病理亚型,化疗方案和预后分层比较复杂,一般化疗方案为 6~8 个疗程,化疗强度通常仅导致轻中度的骨髓抑制,可联合放疗及免疫治疗方法,必要时需要依赖手术解决局部压迫等症状,也容易复发和难治,常采取自体干细胞移植以求深层次缓解。

小结

总之,这两类肿瘤都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恶性病,一旦发生,应该在正规医院进行规范,个体化的分层治疗,争取深层次的缓解和长期和存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调整作息等配合治疗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