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该如何“吃”?

患者在手术后经常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吃饭”、“吃什么”。尤其是对胃这样一个与“吃”密切相关的部位做了手术,患者更是对“吃”相关的问题倍加关心。腹腔镜虽然“微创”,但关于饮食的问题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的。

要“早吃”,尽快恢复饮食

胃癌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排气(即放屁)时间更早,这代表肠道功能恢复得相对更快,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 2.94 天,开腹手术则为 3.96 天。因而,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可尽快恢复经口饮水及进食。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术后早期饮水进食,对于肠道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通常,患者在术后即可少量饮水。胃癌手术为相对较大的手术,麻醉时间较长,麻醉深度也较深,术后为防止误吸的发生,传统全麻手术要求术后 6 小时内不能饮水进食。但也有研究证实,在清醒后早期,肌力恢复至正常的可自主运动的状态(即 Ⅴ 级)、吞咽反射恢复等情况下,早期饮水是安全的,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医生通常会视情况要求患者开始饮水,随后每日可逐渐增加饮水量。

 吃多少?循序渐进恢复进食

一旦恢复排气,患者就可以开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以及吃半流质饮食,例如粥、汤面、肉泥、蒸蛋、蛋糕等。因胃癌手术术后患者仅残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后以空肠代替胃,对食物的容受量比原来明显减少,因而进食应尽量少食多餐。初期每小时 3~5 勺持续补充,根据患者个体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出院后同样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 5~6 餐。患者要观察自己的体重及营养状态变化,如出现体重降低及营养不良表现,可增加饮食餐数及进食量。饮食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粗纤维及脂肪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要“吃好”,合理口服肠内营养制剂

不同于输液的肠外营养,经口的进食称为肠内营养。术后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维持肠黏膜功能、预防菌群失调、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等优势。

胃癌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通常不需要留置胃管,因此医生一般会建议通过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肠内营养制剂分为以下 3 大类:

  • 氨基酸型、 短肽型,是包括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混合物,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
  • 整蛋白型,以整蛋白或蛋白质游离物为氮源,口感较好,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
  • 组件式肠内营养剂,包括氨基酸组件、短肽组件、整蛋白组件、糖类组件、长链甘油三酯组件 (LCT)、中长链甘油三酯组件 (MCT)、维生素组件等。

肠内营养制剂选择范围很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选择,目前就有针对肿瘤患者等特定人群的配方制剂。

总之,胃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可以尽快恢复饮食,饮食量逐渐增加并注意补充肠内营养。以上为建议性指导,具体饮食方案须由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陈瀚宇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