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将肺癌变成“慢性病”吗?

在我国,“肺癌疫苗”可能听上去有些陌生。但是,早在 2008 年,古巴的药监部门就批准了一种疫苗 (CIMAvax-EGF) 用于治疗成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针对肺癌的治疗性疫苗。数年后,另一种肺癌疫苗 Racotumomab 也在古巴获批上市,并在 2013 年成为 NSCLC 的初始治疗 (primary treatment)。

那么,什么是肺癌疫苗?它与我们通常接种的传染病疫苗有什么不同?它治疗肺癌的效果如何?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我们知道,癌细胞具有无限增长的能力,它不但生长快,还可以发生远处转移。为什么我们体内的防御工程——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视若无睹、任其发展呢?这是因为癌细胞特别狡猾,逃避打击的花样繁多,包括“伪装”、“催眠”、“躲闪”、诱导免疫细胞“自杀”等(图1),这在专业界被称为“肿瘤免疫逃逸”。

肺癌疫苗帮助免疫系统“擦亮双眼”

肺癌疫苗借鉴了感染性疾病疫苗“激发”人体主动免疫的概念,通过一系列方法,使我们的免疫系统能主动识别并杀灭肿瘤。简单说,就是把癌细胞的特征“告诉”免疫“警察”:别糊涂了,那个就是坏蛋,去抓吧。

目前有哪些肺癌疫苗值得期待?

目前正在研发、或已经使用的肺癌疫苗大体可以分为 3 类:蛋白多肽疫苗、肿瘤疫苗和抗体疫苗。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蛋白多肽疫苗

蛋白多肽疫苗是针对肿瘤抗原(所谓抗原,就是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反应的物质)中某段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制备的疫苗。简言之,就是把肿瘤细胞携带的抗原制备成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MUCin-1 疫苗和 EGF 疫苗就是其中的代表。

1、MUCin-1 疫苗

MUCin-1(MUC-1) 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在多种肿瘤(包括 NSCLC)细胞表面的分布非常丰富,并出现结构的异常,因而成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它能使免疫细胞死亡或丧失战斗力。

研究表明,如果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液中的 MUC1 水平很高,往往提示他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结局也比较差。

MUC1 疫苗就专门针对 MUC1,目前已经有两种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结果,分别是 TG4010 和 L-BLP25。这些试验表明,对于中晚期 (Ⅲb 或 Ⅳ期) NSCLC 患者,接受过标准一线化疗后,联合使用 TG4010 或 L-BLP25 疫苗,能增加化疗的疗效。而且两种疫苗的安全性也比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咳嗽、恶心、流感样症状。

2、EGF 疫苗

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是“表皮生长因子”的缩写,它与它的受体 (EGF receptor, EGFR, 它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过度或出现异常 ) 结合后,能促进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

前面提到的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古巴疫苗”CIMAvax-EGF 就是这样一种蛋白疫苗,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针对 EGF 的抗体,阻止 EGF 与 EGFR 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一项 Ⅱ 期临床试验在接受过一线化疗的晚期 NSCLC 患者中,评估了 CIMAvax-EGF 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只有不到 1/4 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并且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相比未注射组,注射疫苗的一组患者生存期延长了 4 个月。在 60 岁以下的患者中,疫苗延长生存期的效果更显著(60 岁以下为 18.53 个月,总体为 7.55 个月)。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的原理是将肿瘤特有的抗原导入患者体内,重新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和打击肿瘤的能力。

“肿瘤特有的抗原”包括肿瘤细胞、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表达肿瘤抗原的基因等。通过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肿瘤细胞,可以使抗原暴露出来,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提高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可以理解为刺激免疫反应的能力),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Belagenpumatucel-L 就属于这类疫苗。

Belagenpumatucel-L 疫苗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是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成分,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在分化活跃的组织(比如肿瘤)中含量尤其高,它能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抵抗。

Belagenpumatucel-L 就是一种针对 TGF-β 的肿瘤疫苗,它含有四种 NSCLC 细胞系和 TGF-β 反义质粒。反义质粒可以简单理解为抑制 TGF-β 基因表达的物质。失去了 TGF-β 这个“保护伞”,肺癌细胞就重新进入免疫系统的“视线”,被发现和击杀。

在一项 Ⅱ 期临床试验中,75 名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三种不同剂量的 Belagenpumatucel-L 疫苗注射。结果显示,三种剂量都比较安全,并且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中 61 名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

还有一项名为 STOP 的 Ⅲ 期试验纳入 532 名晚期 NSCLC 患者。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 Belagenpumatucel-L 疫苗注射的患者,总体上并没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但是,处于化疗 12 周以内的非腺癌患者,疗效比较明显 (19.9 个月对比 12.3 个月),对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也有一定帮助(40.1 个月对比 10.3 个月)。

抗体疫苗

抗体疫苗是指以针对“初始抗原”的抗体(用 Ab1 表示)作为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获得抗 Ab1 的“抗抗体”(用 Ab2 表示)。Ab2 就相当于“初始抗原”的“内影像”,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对初始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保护作用。换言之,抗体疫苗是初始抗原的“摸拟物”,当接种这种疫苗时,机体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初始抗原,却能产生对它的免疫力。所以又将这种疫苗称为内在抗原疫苗。

RACOTUMOMAB 疫苗即可归入此类。

RACOTUMOMAB 疫苗

RACOTUMOMAB 疫苗针对癌细胞内的糖基化神经节苷脂 (NeuGcGM3)。在正常的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几乎检测不到 NeuGcGM3 的存在,但在某些癌症细胞中,它的含量却很高。有研究提示它存在于超过 90% 的 NSCLC 组织中。临床试验证明,RACOTUMOMAB 疫苗可以显著提高 NSCLC 患者的生存期 (5.33 个月对照 3.90 个月,P=0.039)。

肺癌疫苗的前景令人期待

肺癌疫苗的研究方兴未艾,除了上述提到的疫苗,还有蛋白多肽疫苗 MAGEA3 疫苗、NY-ESO-1 疫苗等正在进行 I / II 期临床试验,并显示出了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尽管大多疫苗还没有获准在临床应用,但是研究成果在陆续问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肺癌疫苗有望用于临床,为合适的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黎琳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