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为何要做骨扫描?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骨扫描?为什么需要做这项检查?

骨扫描是一种检查全身性骨骼的核医学影像检查。检查前先要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再用显像仪器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

如果某处骨骼对放射性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退,就会表现出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的图像,医生据此来评价病变。

骨转移是肺癌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因此,骨扫描是判断肺癌骨转移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此外,骨扫描检查还可以监测骨部肿瘤的治疗情况。骨扫描可以比常规 X 光片早数天到数月发现病变。但骨扫描显示放射性异常浓聚,并不一定意味着骨转移的发生,还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情况,如骨关节炎、创伤等同样也会导致放射性异常浓聚。

检查前要做哪些准备?

  • 怀孕或计划怀孕者禁止行骨ECT检查。
  • 处于哺乳期的检查者。放射性显像剂可以进入乳汁,因此检查后 2 天内不要给宝宝哺乳。
  • 检查前 4 天做过使用钡对比剂(如钡灌肠)的X光检查或服用过含铋成分的药物(如碱式水杨酸铋)。钡和铋这两种金属成分会干扰骨扫描检查结果。

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射后,显像剂需要 2~5 小时才能被骨吸收,以便相机拍摄影像。在这期间,您需要喝 4~6 杯水,把那些未被骨吸收的显像剂排出体外。扫描开始前要排尿,防止放射性尿液“挡住”骨盆部位的骨。排尿时应注意尿液不要污染衣裤和皮肤,防止扫描时形成本不该存在的“伪影”,影响正确诊断。如果有污染,要换一件干净的衣裤或将皮肤上的尿液擦洗干净。同时检查前摘下所有饰品,并脱掉全身或大部分衣物,换上检查服。

检查时,您会躺在检查台上,扫描相机就开始对您全身进行扫描了。显像剂释放的辐射区域会被相机记录下来,生成图像。请您放心,相机本身没有辐射性。

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您更换不同的姿势,请配合医生的指示完成。扫描时一定要躺好不要动,以免图像模糊。

骨扫描约需要 1 小时。

骨扫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注射显像剂时,您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感到轻微刺痛。扫描本身是无痛的,您可能会觉得检查时保持“一动不动”很难做到。扫描开始前,可以准备一个枕头或一块毯子,让自己尽量舒服点。

如果您有关节痛或骨痛,扫描时可能会有不适感。慢慢地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如果因为疼痛而不能平卧,可以提前跟医生打招呼,医生会在显像前为您注射止疼剂。

检查后要注意什么?

骨扫描结束后,您就可以正常活动了,还可以开车。

显影剂和检查本身都没有任何副作用。医生可能让您在检查后 1~2 天内多喝水,排出残余体内的显像剂。骨扫描后辐射剂量半衰期与所用示踪剂类型有关,但一般2天内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在这期间,您上完卫生间要立即冲水,并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放射性物质量很少,一般不会对您身边的人带来“辐射”。

如果注射部分出现疼痛、红肿,一条湿润、温暖的绷带会有效缓解。如果情况严重,请医生帮忙处理。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董嵩医生 张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