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乳腺癌患者会在手术前接受一些治疗,被称为新辅助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目录
新辅助治疗有何作用?
有证据显示,相同方案和疗程的新辅助治疗,疗效与辅助治疗相当,并且可以使部分不能保乳的患者获得保乳机会,部分不可手术者获得手术机会,但是,部分患者(小于 5%)在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进展,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新辅助治疗后,如果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就是说在显微镜下发现癌细胞消失,则预示治疗会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具体到化疗这一方式,除上述优势外,早期化疗还可以防止耐药形成,可以了解体内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然而,新辅助治疗也有一些不足。一方面,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化疗引起的贫血、白细胞降低)可能会增加感染机会,延长手术时间。另一方面,新辅助治疗后病灶会退缩,病理检查时不能确定为原位癌还是浸润癌,同时淋巴组织内的癌细胞被杀灭,影响对临床分期的判断,这会对生存率分析造成一定影响。
是否可以行新辅助治疗?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医生会考虑进行新辅助治疗:
- 肿瘤较大,或者肿物仅稍大但医生会综合评估其他危险因素;
- 腋窝淋巴结转移;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仅符合此项时,通常对肿瘤较大者医生才会考虑;
- 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的比例过大难以保乳。
以下患者不适合接受新辅助治疗:
- 未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目前推荐在治疗前要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并获得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HER-2 及细胞增殖指数 Ki-67 等免疫组化指标结果,不推荐将细胞学检查作为病理诊断标准。
- 处于妊娠早期为新辅助治疗的绝对禁忌,如果处于妊娠中后也要慎重选择化疗,虽然国外有成功应用的案例报道。
- 老年,身体状况差,伴有严重心、肺等疾病,这些人群预期无法耐受化疗。
- 无法确认浸润性癌的大小,或无法临床评估疗效者。
确定行新辅助治疗前,还要进行检查评估
肿瘤相关评估
- 体检检查病灶,精确测量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最长径,多个肿块时取最长径之和。
- 影像学检查,通过乳腺超声、X 线测量肿瘤的最长径,通常会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
- 对乳腺的病灶和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或原位癌同时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要同时获得组织学诊断以及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隐匿性乳腺癌除)。
- 不能明确肿大的淋巴结是否为乳腺癌转移时,医生会通过穿刺获得病理结果。
- 在病灶内放置标志物,或对肿瘤表面皮肤进行标记,为后续手术范围提供依据。
- 对体检认为淋巴结阴性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为后续的手术和全身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全身状况评估
- 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肝脏超声检查。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患者还需加做全身骨扫描、胸部 CT。既往有心脏病史者,通常要进行心功能检查。
- 育龄女性要接受妊娠试验检测,并避孕。
对符合新辅助治疗条件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后,医生就会考虑开始新辅助治疗了,通常在方案中会包括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对 HER-2 阳性者会考虑加用抗 HER-2 的靶向药物,部分激素受体强阳性者可能行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