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词来源于希波克拉底医生,以往人们对癌症充满恐惧,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癌症早期发现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目录
什么是 AJCC 分期?
所谓 AJCC 是指由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美国放射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会、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美国癌症学会、国家癌症研究所共同发起创办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的缩写。而 AJCC 癌症分期是此协会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相互尊重、完善建立以解剖学原发肿瘤(T)、区域性淋巴结(N)、远处转移(M)为基础的分期体系,是世界范围癌症临床及研究的共同语言。此次历时7年,AJCC 乳腺癌分期系统再更新,对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着重看看最新的第8版分期中的N分期。
第8版AJCC乳腺癌分期中 N 分期的具体内容
第8版乳腺癌中 N 分期的变化不大,但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标准更加清晰。与T分期不同,乳腺浸润癌中 N 分期包括临床 N 分期(cN)和病理 N 分期(pN)两个方面。而所谓 pN 即通过病理医师检测淋巴结,划分转移淋巴结的个数及淋巴结中肿瘤细胞转移灶大小,甚至转移肿瘤细胞个数来判定的分期,是 N 分期的独特之处。
首先来看看 AJCC 第 8 版乳腺癌 N 分期的具体内容:
临床 N 分期(cN)
cNX |
区域淋巴结未切除或此前已切除 |
cN0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cN1 | 同侧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可活动 |
cN1mi | 微转移 |
cN2 | 同侧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融合;或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 |
cN2a | 同侧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彼此间或与其他结构固定、融合 |
cN2b |
仅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而没有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 |
cN3 |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并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
cN3a |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cN3b | 同侧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
cN3c |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病理 N 分期(pN)
pNX | 区域淋巴结未切除或此前已切除 |
pN0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或仅有孤立性肿瘤细胞 |
pN0(i+) |
区域淋巴结仅有孤立肿瘤细胞 |
pN0(mol+) |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子水平显示阳性;未发现孤立肿瘤细胞 |
pN1 |
微转移;或1-3 枚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镜下转移,但无临床征象 |
pN1mi | 微转移 |
pN1a | 1-3 枚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处转移灶>2 mm |
pN1b | 经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镜下转移(不包括孤立肿瘤细胞 |
pN1c | pN1a + pN1b |
pN2 | 4-9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内乳淋巴结转移(有临床征象) |
pN2a | 4-9 枚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处转移灶>2 m |
pN2b | 有临床转移征象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
pN3 |
≥10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有临床征象),并有≥1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且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微转移或宏转移,但无临床征象;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pN3a | ≥10 枚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处转移灶>2 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pN3b | cN2b(内乳淋巴结转移临床征象)伴pN1a或pN2a,或pN1b伴pN2a |
pN3c |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注:有临床征象 – 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不包括淋巴特殊造影术);高度怀疑存在转移;或针吸细胞学推定存在淋巴结宏转移;针吸细胞学而非切除活检证实转移。无临床征象 – 临床检查或影像学分析(不包括淋巴特殊造影术)未查到转移。
既然是淋巴结的分期,那么大家对于癌症患者的淋巴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有没有转移。可以看出,分期中越往后面淋巴结转移越多,意味着 N 分期越晚,也就是预后相对不好。可是分期中的淋巴结宏转移、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都是什么意思呢?
- 宏转移是指淋巴结病理切片中肿瘤细胞转移灶大于 2mm。
- 微转移是指淋巴结病理切片中肿瘤细胞转移灶为 0.2-2mm,或单个病理切片肿瘤细胞大于 200 个。
- 孤立肿瘤细胞是指通过淋巴结病理切片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单个肿瘤细胞或成团的肿瘤细胞,病灶大小不超过 0.2mm;对于分散的肿瘤,每个淋巴结单张病理切片中肿瘤细胞数量不超过 200 个。仅含有孤立肿瘤细胞的淋巴结,不能算作转移淋巴结。
与第 7 版相比,第 8 版 N 分期主要变化是什么呢?
第 8 版 N 分期将单个最大连续性转移淋巴结纳入 pN,而淋巴结内多个转移灶总面积不影响 pN 分期。病理学分类至少要求切除腋下淋巴结,通常至少包括6枚淋巴结。如果淋巴结无转移,但淋巴结总数目不足,则分类为 pN0。
此外,与第 7 版相比,删除 pN0 目录下 pN0(i-) 及pN0(mol-)。而 cN 中新增 cN1mi,主要适用于新辅助治疗前的患者。
是否有必要在术中行前哨淋巴结病理评估?
所谓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批淋巴结。如果把乳腺腋窝淋巴结比做“军营”,那么前哨淋巴结就是“哨兵”。如果“哨兵”被肿瘤侵犯,那么“兵营”也可能被侵犯;而如果“哨兵”没有被侵犯,那么“兵营”基本可认为没有被侵犯。
前哨淋巴术中病理评估是指手术中通过快速病理检测技术判定淋巴结有无转移,旨在检测出淋巴结中的转移病灶,从而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避免二次手术。目前对前哨淋巴结术中病理评估是否必要存在争议。研究表明临床分期为 T1-2,N0,M0 且存在 1 枚或 2 枚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保乳患者,并不会因为前哨淋巴结转移而使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上升,其复发转移率也未因此而降低,所以部分病理科已不在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状态评估。
一直以来,乳腺癌都是女性高发的肿瘤,严重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而 AJCC 的更新是确保乳腺癌患者得到规范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保障。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及诊疗规范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人类攻克癌症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