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要想恢复好,锻炼少不了!

食管癌患者术后应保持积极有效的运动量,具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应根据目前接受的治疗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术后先做呼吸锻炼

食管癌根治术往往会破坏患者胸廓完整性,导致术后易发生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气胸等并发症,从而影响肺部扩张,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呼吸训练能够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适度活动及呼吸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恢复。坚持长期的呼吸训练治疗,能够改善呼吸功能并提高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更好的身体基础。

常见的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体操训练等。

腹式呼吸

患者可以坐着、躺着或者站着,自然放松姿态,经鼻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2~5秒,逐渐增加到8~10秒,深吸气末腹部隆起,然后缓慢经口呼气。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

缩唇呼吸

患者选一个自然放松的姿态,经鼻腔尽力吸气,经口缓慢呼气,呼气时口唇缩似吹口哨状,同时收缩腹部,深吸缓呼,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7~8次,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日数次。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胸廓和肩部最小活动幅度,必要时在呼气末双手置于腹部上方给予适当加压,以协助排空残余气量。

呼吸体操

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的基础上进行肢体运动。术后早期(在拔除胸腔引流管之前,或因其他原因限制活动时),可坐着或者躺着,训练下肢屈伸抬腿,10次/组,每日3组;吸气时上肢可做上举、前伸、双臂外展扩胸,呼气时双臂自然下垂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拔管后,在上述呼吸体操训练的同时,可安排适当的室内、廊内步行训练、独自用餐和如厕训练,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出院后、康复期间:全面锻炼逐步开展

在积极治疗期以及治疗结束的3个月内(康复期),如果食管癌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可以逐渐增大运动量,根据个人的体能和运动习惯,制订个性化的有氧运动方案,有氧运动主要为中低强度,包括步行、手洗衣服、爬楼梯、骑自行车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家运动形式。可以选择在9:00~10:00和16:00~17:00或进食后2小时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次,3~5次/周,且进行2次有氧运动时间隔时间小于2天。对于食管癌患者运动以可耐受为准,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保持劳而不倦是最好的状态。

运动强度有区别,弄清定义再运动

可以通过监测心率来控制有氧运动的强度,运动过程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40%~60%为低强度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为中等强度的运动,其中最大心率为(220-实际年龄)次/分。以一位60岁的食管癌患者为例,最大心率为160次/分,运动过程中心率达到64~96次/分为低强度运动,心率达到96~112次/分为中等强度运动。

通过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

如果不方便通过心率来判断运动强度,也可以采用主观感觉的方法来描述运动强度,低强度运动就是感觉呼吸会略微加快,但并不会感觉身体不适,会出汗但还可以正常说话,不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就可以坚持下去甚至是数小时的时间。中等强度就是感觉到“有些喘,但是还能说话”。如果运动起来一点都不喘,那就是强度对你来说太低;如果运动时喘得很厉害,不能说话,那就是强度太大。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食管癌患者易于发生贫血和营养不良,运动前应注意评估血常规指标,存在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80 g/L)的患者应延迟运动,纠正贫血后再行运动,但是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对于因贫血和营养不良而严重疲乏的患者,可以每天进行10分钟的轻度锻炼(如擦桌子、扫地)。

在化疗过程中,有些患者身上会有留置导管,这些患者应减少或避免公共泳池等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特别是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暂缓游泳。

此外,对于存在严重疼痛、因化疗而造成外周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或刺痛、平衡感减弱等)、骨转移的这些患者,需咨询医生后方可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