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低,该如何应对?

白血病是死亡率极高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绝大多数亚型仍然不可治愈。相较于其他肿瘤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研发较少。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仍然为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化疗,由于没有特异杀伤靶点,导致包括正常造血细胞在内的严重骨髓抑制状态,感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几乎伴随着每次化疗。

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0~10.0)×10/L,其中有抗感染作用的中性粒细胞 2.0×10/L。如果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则称为粒细胞减少,小于 0.5×10/L 属于粒细胞缺乏。白血病化疗后基本都要达到粒细胞缺乏状态,该阶段一般会继续在医院观察治疗,到了粒细胞减少阶段(缓解的患者一般在化疗后 2 周左右)可以根据感染控制的情况,酌情出院门诊随访。

由于有白血病的基础,特别对于还没获得缓解的初发和复发难治的患者,加上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化疗后白细胞低下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防护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饮食指导

  • 注意饮食的均衡性与合理性,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或油炸的食物;
  •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不要暴饮暴食,同时也要防止便秘和腹泻,加重胃肠的负担。

保护性隔离

  • 有条件者,应住单人病室,甚至层流室,以免交叉感染;
  • 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 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
  •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强力碘稀释液清洁肛门。

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

  • 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

医护方面

  • 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 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 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 2~3 种有效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
  • 给予 B 族维生素、鲨肝醇、利血生等促进造血;
  • 对于适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可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促进中性粒细胞增生和释放,并增强其趋化、吞噬、杀菌功能。

心理护理

  • 白血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很短,突然的身心落差会加重心理负担,往往表现为焦虑抑郁状态,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及时疏导,让他们了解疾病,了解治疗的过程,树立康复的信心,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