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较多,具体如下:
自 1965 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定期更新关于对糖尿病进行分类的指南,目前已发布了 5 个版本,其中经典的 WHO 1999 年糖尿病 4 分类,延续的是美国糖尿病协会 1997 年分型和第 16 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分型方案,将 1 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性(急性发病和缓慢发病)和特发性,此分类使用已超过 20 年。
2019 年发布的最新版 WHO 糖尿病分类将糖尿病分为 6 类,与既往的 4 个糖尿病分型相比,重点是删除 T1DM 和 T2DM 的亚型。既往,T1DM 根据是否伴随免疫学指标分为免疫介导性 1 型和特发性 1 型。这两组 T1DM 以前也被称为 1A 型「自身免疫型」和 1B 型「非免疫型」糖尿病,但这一术语不常使用,在临床上也没有帮助。因此,新版指南仅提及 T1DM,不再包括 WHO1999 年分类中使用的亚型。
中国儿童 1 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将 1 型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和暴发性 1 型糖尿病。这种分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采取针对性治疗。
- 1 型糖尿病发病急,部分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检查可发现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下降,甚至是功能衰竭。
-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主要见于亚洲东部,多见于成人,但整体上少见。这类患者的特点如下,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十分凶险,酮症酸中毒程度严重,会很快陷入昏迷,需要立刻抢救。
- 起病急
- 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1 周,出现酮症酸中毒
- 血清 C 肽分泌降低
- 首次血糖>16 毫摩尔/升(mmol/L)和 HbAlc<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