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历史和现状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

  多方共同协作 促进《中国乳腺癌治疗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最新发布的《中国乳腺癌治疗现状调研报告》,最让我欣喜的是有诸多同道和学者,诸多知名的学术中心和专科中心共同参与,提供真实的病例与大家共享。这是我国东南西北各个学科走向共同协作的令人欣喜的表现。不论数据是什么,各位学者能齐聚一起分享成果和经验,这就是很好的事情。
  我相信通过近2000例数据的调研,每位参与调研的学者,以及听到这个报告的人都会了解到,目前中国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基本模式,包括规范之处在哪里,有待提高的地方在哪里。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我相信通过几位专家的解读,会指明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处理类似的患者。这也是我们最初发起这个调研的一个基本宗旨。
  回顾维持治疗历史 畅谈维持治疗初衷
  最早应该是在2001年,在一个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病例中,我们采取了序贯单药维持治疗。那时候我刚从美国工作回来,面对的是一个肝转移的患者,给予了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的有效方案。六个周期以后,有人提出继续联合治疗,有人提出改用内分泌治疗。我思考的是,既然两个药都比较有效,而且这位患者要回厦门过春节,可以让他接受口服单药维持治疗。结果,该患者维持治疗了两年多,期间大概3-4个月复查一次,保证了患者大多数时间都能和家人在一起。
  对于联合治疗之后保留单药维持治疗,说起来简单,但之前的确存在一些困惑。有人坚持生命不息,联合化疗不止,总是希望将联合化疗用到疾病进展,用到不能耐受为止。也有人认为,化疗坚持4个月或者6个月,就可以改用别的治疗方案。我想提醒的是,如果停掉原来有效的治疗方案,再改用另一个治疗方案,可能是没效的。而如果原来很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联合使用下去,可能还没等到疾病进展就已经产生毒性,那么这个有效的方案就可能废掉。
  十几年前,我就一直想,我们应该保留有效的单药维持治疗。这个方案有一个好处,A+B联合有效,用A去维持,如果A维持一段时间以后效果不好,B还是有效的。那么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就不需要一两个月换一个方案。我们还曾遇到一年用了十个治疗方案的患者,效果未必很好。现在采取先联合治疗,再用其中一个单药维持,失败后再换另一个单药维持的治疗方案后,有些患者3-5年可能才改一个治疗方案。我们希望医生的脑海里有很多治疗方案,但是真正用于患者的方案应该是最好的,这是我们最早提出联合有效后单药维持治疗方案的初衷之一。
  现在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国内有许多同行、同辈的专家都非常接受这样的治疗理念,而实践中他们也在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案。此外,我们的前辈们也非常理解和认可这样的治疗理念和方案。该治疗方案能够使整个治疗期更好地延长,也真正实现了之前我一直提倡的:复发患者如果很难治愈,至少我们应该采取一个细水长流、延年益寿的治疗策略。
  “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实现乳腺癌个体化全程管理
  乳腺癌的全程管理,不仅指晚期患者的维持治疗,更应该体现在如何优化患者的诊断程序,以及诊断明确后如何优化治疗模式。例如,首选手术还是药物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治疗,术后要评估患者预后以决定最佳的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成功以后走向康复,辅助治疗失败以后要评估失败的原因。评估病变、生物指标和身体状况,以确定当患者复发转移以后应该优化使用局部治疗还是全身治疗,全身治疗是化疗联合化疗还是化疗联合靶向或者内分泌治疗,这才是全程管理中需要重视的事情。
  第二点,目前患者流动性比较大,政府机构和学会也在致力推动规范化治疗模式,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全程管理,让同一个患者接受不同专家诊治时能得到相对一致的回复,从而让患者感觉更为踏实,也使医学专业人员在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的治疗理念更为接近。我们希望不断的从理念应用到实践,从实践再上升到数据总结,从数据中归纳一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去推广新的理念。在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管理水平。
  当我们面临诸多治疗手段可以选择的时候,如何为患者量身定做一套很好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全程管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身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策略,可能是联合化疗,可能是单药,可能是内分泌治疗,可能是局部治疗,甚至可能是休息。曾经有位患者连续治疗一、两年后,疾病比较稳定,但治疗得很辛苦,也接近新年,我就安排患者停药两个月。休息两个月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好,肿瘤只是略微增大,到合适的时候再开始下一轮治疗。
  如果每位医生面对患者时,都能在一开始就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一个长期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患者是幸运的。医生有一群配合治疗的患者是医生的幸运,患者有一群很明白的医生是患者的幸运。这是我一直主张、也是积极去实现的全程管理治疗理念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