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资料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严重后果的,多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肥胖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偏高,机体防御能力偏低,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在家管好血糖是抗疫的重要一环,主要有 5 个要点、10 字诀: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护理。
目录
在家管好血糖 10 字诀: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护理
饮食
糖尿病患者要想管好血糖,首先要“管好嘴”。当“全民居家”又恰逢传统佳节,饮食控制更重要。
1. 按时进餐。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按时起床、按时进餐,不要因为休假而打乱平时作息和进食习惯。
2. 避免能量“超标”。多数患者居家运动量会减少,因此,摄入总能量也要相应降低;除了一日三餐要“精打细算”外,还要提防“零食”带来的巨大能量,包括各种糕点、甜食、膨化食品、水果、坚果等。要避免在闲暇时间里,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零食”,导致能量超标、血糖升高。对于喜欢的水果或坚果等,可以在两餐之间(上午 10 点、下午 4 点左右)适当吃一点,浅尝辄止。
3. 避免喝含糖饮料,尽量不喝酒。如果喝酒,应控制酒精量,女性一天不超过 15 克,男性不超过 25 克(15 克酒精相当于 350 毫升啤酒、或 150 毫升葡萄酒、或 45 毫升蒸馏酒),且每周不超过 2 次;同时警惕酒精可能诱发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4. 每天都要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淀粉类食物(很多地方称为“主食”),但要尽量避免吃稀饭、面糊、八宝粥、芝麻糊、燕麦片等,以免引起血糖明显升高;必要时可以用豆浆、纯牛奶、蔬菜鸡蛋汤(不要加淀粉、勾芡等)等代替。
5. 少吃油炸食品和其他高脂肪的油腻食物,适量吃优质蛋白(如肉、蛋、鱼虾、奶、豆制品等),多吃点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每天吃食盐不超过 6 克,同时警惕“隐性食盐”——含钠高的调味品或食物,例如味精、酱油、调味酱、腌制品、盐浸等加工食品。
6. 春节期间还有一类食物要特别注意,就是汤圆、黏糕、糍粑、八宝饭等黏性谷物制品,它们的升糖指数更高,同时常配合油炸、糖等一起进食,更容易升高血糖。吃的时候可以掌握以下技巧:
- 烹饪时尽量用少油、少糖做法;
- 适量吃,尤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吃;
- 吃这类食物,就尽量少吃或不吃其他主食;
- 吃黏糕之前,先吃蔬菜等高纤维食物、或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物,以适当减少黏糕等的摄入量。
运动
1.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尤其是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以及居家环境,适度运动。
2. 可以在家里进行中等或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跑步机慢跑等。“中等强度”如何把握?一般是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50%~70%(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3. 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运动 150 分钟(如每周 5 天,每次 30 分钟);即使一次短时间运动(如 10 分钟),每天累计 30 分钟,也是有益的。
4. 居家期间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包括上肢抗衡运动(双手撑墙,双足并立且上身稍微前倾、稍微用力,每次支撑 10~15 秒左右)、蹲起、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以及借助哑铃、弹力带等器械的运动;锻炼部位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
5. 避免空腹运动或运动量过大,警惕发生低血糖。
监测
1. 血糖平稳、或只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每周测血糖 2~4 天;血糖波动较大、或用胰岛素的患者,每周测 4~6 天、或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加监测次数(比如调整降糖方案后,就要更密集监测)。
2. 血糖监测包括空腹和三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开始吃第一口饭计时,2 小时后的血糖);空腹血糖大家很习惯,但很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这是不全面的。
3. 不同时点血糖值可以指导降糖药使用,如果用胰岛素,可以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根据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调整预混胰岛素用量。
4. 不同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也不相同:如果没有合并症,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 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 毫摩尔/升;如果有多种合并症、其他严重疾病或高龄,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 7.8~10 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 7.8-13.9 毫摩尔/升。
药物
严格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同种类的药物,作用原理和适用情况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建议找专业医生调整方案,不要“自作主张”。
护理
1. 洗脚时先用手试水温,防止水温过高引起烫伤;应用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时,要避免皮肤烫伤。
2. 修剪指趾甲、胼胝(“老茧”)时,注意避免损伤足部皮肤。
3. 皮肤烫伤或破溃后(特别是足部),如果 2~3 天没有好转迹象,甚至恶化,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即便在“非常时期”,也应该去医院呢?
1. 血糖过高(随机测血糖>16.7 毫摩尔/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血糖<3.9 毫摩尔/升);
2. 合并感染,包括皮肤或足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泌尿系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3. 出现酮症,“信号”包括明显乏力、口渴、食欲差、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有烂苹果味道,以及烦躁、嗜睡等精神变化;
4. 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可能是心慌、胸闷、胸痛,或口角歪斜、流涎、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意识不清等。
非常时期就医小贴士
1. 如果只是血糖波动、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在网络上寻求帮助,很多医院和医生都在网上开展咨询。
2. 如果需要去医院,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带好就诊卡、身份证、既往就诊资料、近期监测的血糖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