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乳腺癌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

乳腺癌患者可能想不到的是,治疗期间还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检测骨密度降低,骨骼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

乳腺癌治疗与骨质疏松有何关系?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是通过切断雌激素的来源或抵消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止或延缓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由于雌激素在身体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阻止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因此,内分泌治疗,尤其是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可导致雌激素减少,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势必加速体内钙质的流失速度,增加了患骨质疏松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绝经期女性,使用 AI 可使体内残余的雌二醇浓度进一步降低,增加了骨质的丢失,影响骨健康。据报告,与健康绝经后女性相比,接受 AI 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5 年骨折发生率会增加大约 5%。

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同时,尤其是接受 AI 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医生通常会采取一定的骨保护措施,在保证抗肿瘤疗效的基础上,维护骨骼健康。

AI 治疗期间,如何维护骨健康?

重视骨监测

进行骨监测很重要。测定骨密度是监测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方法。

目前,骨密度值不再是评价骨折风险的唯一因素。患者的个体情况对骨折风险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了骨折风险评价量化工具,该工具能够依据年龄、性别、临床风险因素、骨密度值等因素,综合预测 10 年内发生骨质疏松、引起主要骨折事件的风险。可咨询医生予以评估。

如果就诊的医院没有骨密度仪,医生会从临床表现入手予以判断,例如,腰背部疼痛、身高缩短可能提示出现了骨质疏松。

采取防治措施

通常,医生会根据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的风险分级,推荐采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等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事实上,在骨质疏松的防治方面,乳腺癌患者和非乳腺癌患者并无明显不同。具体措施如下。

  • 注意饮食。
    • 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等。应坚持每天喝一杯牛奶。
    • 多吃含维生素 D 的食物,如蘑菇、鱼。因钙与维生素 D 的补给不仅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有治疗作用,应适量选用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鸡等。
    • 多吃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
    • 糖是酸性食物,可消耗钙元素,食盐过多可影响钙质在骨质中沉积,故应以低盐、少糖为佳。
    • 戒烟限酒,酒精、烟草可影响钙质的吸收。
    • 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煎炸、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

  • 阳光浴。增加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 D,促进钙质在骨骼中沉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也可减少因跌倒引起骨折的风险。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适当运动可增加韧带、肌腱的力量,防止多种骨、关节、肌肉、肌腱的损伤,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运动时需注意穿着宽松衣服,舒适鞋子,预防跌倒。

  • 药物治疗。除了健康生活方式外, 平时应增加钙片、维生素 D 的补充。必要时可以考虑遵医嘱应用双膦酸盐治疗。
    •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提示,对于已有骨量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D;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骨折的癌症患者,应选择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维生素 D 及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通常建议每日服用钙剂 500~1000 毫克,维生素 D 400~800 单位。
    •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要注意定期复查肾功能,用药期间进行拔牙手术。
    • 药物治疗通常至少持续到辅助治疗结束,骨折高风险者可能会适当延长治疗。
    • 疼痛明显或有骨折者,医生会建议卧硬板床休息,通常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并结合中药热敷、理疗等,也可能会考虑选择对骨丢失影响较小的甾体类 AI 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