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 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及其他来源的干细胞)可以有效的治疗某些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干细胞移植也被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将其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
- 为什么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这是因为,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 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的目的是在化疗和放疗结束后,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取代患者体内原有的病态干细胞。当移植成功后,骨髓将在人体中产生新的血细胞。在某些情况下,移植的骨髓和干细胞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即新生成的血细胞能够攻击并摧毁放疗和化疗后存活下来的癌细胞。
目录
什么是干细胞?
大家可能在新闻中听说过“胚胎干细胞”,但是用于癌症治疗的干细胞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它们被称为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与体内大多数细胞有所不同,干细胞具有分化和形成多种类型血细胞的功能。具体来说,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携带氧气的红细胞、抗感染的白细胞和具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
大多数干细胞位于骨髓中,骨髓是骨骼内一种海绵状的组织。骨髓之外的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存在于血液循环中,但骨髓干细胞仅在应用某些药物后,才从骨髓中被动员至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都可用于移植,治疗白血病。
移植虽然有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挽救生命,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因为整个过程困难重重且非常漫长。
鉴于干细胞移植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患者在决定是否接受干细胞移植之前,应慎重考虑。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临床诊断、疾病分期、既往治疗进行综合考量。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类的辅助检查,以确保身体条件符合移植手术的要求。此外,患者还应在术前充分了解干细胞移植的潜在获益和风险。
干细胞移植可能仅对部分特定类型的癌症具有疗效。例如,虽然它们曾经被用于治疗乳腺癌,但目前医学专家早已摒弃该方案,因为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比不上传统治疗方案。
移植所用的干细胞有哪些来源?
用于移植的干细胞(无论是来自外周血还是骨髓)通常有两种来源:患者自身,或者匹配的干细胞捐献者。
- 自体移植:需要在化疗和放疗之前从患者体内取出干细胞,并进行冷冻保存。在放疗和化疗结束后,输入到患者体内。
- 同种异体移植:所用干细胞来自组织配型成功的捐献者。大多数捐献者是直系亲属,当然最好是患者的兄弟姐妹。
HLA配型
为了验证捐献者的干细胞是否匹配,需要检测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类型,再与患者的HLA进行配型。如果患者有同卵双胞胎,就可以获得基因型完全匹配的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方案称为“同源移植”。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的另一种来源是分娩后脐带或胎盘中的脐血干细胞。某些父母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储存或捐献脐带血,采集脐带血的过程不会对产妇或新生儿造成危险。然而,由于脐带和胎盘中只有少量的血液,所以这种干细胞移植方案通常仅适用于幼儿或儿童患者。
骨髓库
干细胞也可以来自于和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捐献者。将患者的骨髓和组织类型与网络数据库登记的捐献者信息进行匹配,就有可能检索出适合患者的供体。当患者的亲属中没有与其相符的组织配型时,医生会求助于骨髓库。
如何采集干细胞?
医生从患者或捐献者身上采集干细胞的方法,取决于所需干细胞是来自于外周血还是骨髓。
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用于癌症治疗,比骨髓移植更为常见,因为整个捐献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医生从捐献者或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中采集干细胞并储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也并非对所有癌症都有效。
- 在采集干细胞的前几天,捐献者或患者本人(自体移植)会使用生长因子,此类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中干细胞的数量。但用药过程可能造成一些副作用,其中包括骨痛。
- 当供体外周血中的干细胞达到合适浓度后,医务人员会将采血导管插入供体的静脉中,通过一台特殊的仪器过滤捐献者的血液,这台机器能够收集过滤出的干细胞,并将血液中的其他成分输回供体。
- 从外周血采集干细胞的过程通常需要 2~4 个小时。
- 在采集到足够多的干细胞之前,供体可能需要持续几天重复上述过程。
采集到的干细胞会被冷冻保存,以备后续移植使用。采集干细胞的过程对供体而言风险非常低,可能出现头晕或手部肌肉抽筋。
骨髓干细胞
采集骨髓的过程比外周血更为复杂,所需条件也更为严格,因此这个过程是在手术室里进行的。
- 捐献者或者患者本人(自体移植)将接受全身麻醉(即手术全程是没有知觉的)或硬膜外麻醉(腰部以下丧失感觉)。
- 然后,医生将一根针管插入骨骼(通常在髂部,也就是髋关节附近),取出一些骨髓,并将其冷冻储存。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1~2 个小时,手术是非常安全的,最严重的危险来自麻醉过程。进针的部位在随后几天会有些疼痛或淤血,供体在之后的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内可能会感到疲劳。
移植前放化疗
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之前,会进行化疗和放疗,尽可能清除体内的癌细胞。为了破坏异常的干细胞、血细胞和癌细胞,医生通常会采用大剂量化疗、大剂量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方案。
在此过程中,放疗和化疗也会杀死患者骨髓中的健康细胞,这么做的目的实质上是为随后的干细胞移植腾出空间。
在大剂量放疗和化疗时,患者的血细胞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会迅速下降。另外,由于化疗和放疗会导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某些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口腔溃疡也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止痛药来治疗。
在准备进行骨髓移植时,患者的身体会变得非常脆弱,体内缺乏足够的白细胞抵御外界感染。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会被隔离在医院的病房里,或按医生要求待在家里,直到新的骨髓开始生长。患者可能还需要输血和服用某些药物来保持总体健康状况。
干细胞移植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患者完成化疗或放疗之后的几天内,会施行真正的干细胞移植手术。
- 先前冷冻储存的干细胞(无论是自体移植还是同种异体移植)会被解冻,并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注入患者的静脉。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无痛的,实际上,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和输血没多大差异。这个过程大概需要 1~5 个小时。
- 此后,输入的干细胞会自动迁移至骨髓。在几天或几周后,逐步恢复正常功能的骨髓就会开始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隔离和随访
患者持续隔离的时间将取决于其体内的血细胞计数和总体健康状况。当隔离解除后,移植小组的医护人员将会指导患者后续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并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还会告知患者,在出现哪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免疫系统的完全恢复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医生需要定期检查以判断移植骨髓是否功能正常。
二次移植
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过程也会有所变化。有一种移植方案称为二次移植,患者需要接受 2 轮化疗和 2 次干细胞移植。这 2 次移植手术通常会在 6 个月内完成。
微移植
另一种移植治疗方案称为“微移植”。医生在移植前会对患者施行低剂量化疗和放疗,虽然这并不足以杀灭所有的骨髓细胞或肿瘤细胞。不过,当移植的干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并存活之后,它们就会产生免疫细胞,攻击并杀灭残余的肿瘤细胞。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有哪些风险?
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化疗和放疗。当化疗和放疗对骨髓造城破坏时,人体会有极高的感染危险,以及无法控制的出血倾向。因而,此时即使是普通的感冒或流感都可能致命的。
在移植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短期内,干细胞移植会引起恶心、疲乏、脱发和口腔溃疡等副作用。某些类型的化疗和放疗也可能导致不孕、器官损伤和诱发新癌症的风险。
移植物抗宿主病
如果采用的移植方法是同种异体移植,就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即新骨髓所产生的免疫细胞会错误的攻击患者体内的健康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这种疾病,部分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
在某些情况下,干细胞移植可能无法起效。移植的干细胞要么死亡,要么被患者体内剩余的免疫细胞杀灭。
当患者在考虑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癌症时,请与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以确保了解所有潜在的风险。
如何决定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
患者到底是否适合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谨慎权衡潜在的临床获益和风险就已令人为难,更不用说治疗过程中还会扰乱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
不过,患者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病例接受过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治疗。目前的移植技术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更安全、有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还可以尝试多了解一些有关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应该和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尤其在考虑是否要参加临床试验的重要时刻,医生的专业意见非常关键。
患者还需要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并告知家人干细胞移植的原理和可能的结果。对疾病和治疗越了解,患者会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