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的基础是什么?

  对乳腺癌进行外科治疗最早的记载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医书上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主要是采用各种方法弄掉乳腺上的肿块,但疗效都不佳,至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总结外科治疗乳腺癌的经验,认为,不要轻易的对乳腺癌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暴露肿瘤只会让病情恶化,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希波克拉底和Gallen认为,乳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这与今天我们对乳腺癌的某些认识有些相似。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要比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时间短。所以最初的乳腺癌手术治疗应该算是失败的。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逐渐出现了损伤更大的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方式,除了去掉乳腺肿块本身,还强调了要扩大切除乳腺肿块周围的一些组织甚至切除整个乳房,当时的手术治疗还是相当简陋的。这些手术治疗方式使乳腺癌治疗的疗效获得一定的改善(图1)。

图1 十八世纪用于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工具

       乳腺癌的现代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图2)经过对尸体进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提出乳腺癌起源于导管上皮并沿着筋膜和淋巴管播散的理论,这一理论完全不同于Gallen的体液致病学说,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局限性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乳腺癌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图2 德国病理学家Rudolph Virchow (1821-1902)

      Virchow的理论对一位美国医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美国医生就是William Halsted(图3),Halsted19世纪末到欧洲游学和许多Virchow的学生一同学习,之后Halsted返回美国,在Johns Hopkins医院作外科医生,在这所医院Halsted描述了经典的Halsted手术的切除范围:患侧乳腺、胸肌和腋窝淋巴结一并整块切除。由于这种手术明显的改善了局部控制率,使局部复发率由原来的58%-85%降至6%;5年生存率达到30%。因此,这种手术治疗方式迅速得到普及。

图3 美国医生William Halsted(居中者)和柏林的同事

  随着Halsted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巨大成功,针对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出现了扩大手术范围的趋势:Stibbe(1918)通过尸检描述了内乳淋巴结的分布,认为除腋窝淋巴途径外,内乳淋巴结同样也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则为第二站;Margottini(1949)和Urban(1951)分别提出了根治术合并胸膜外和胸膜内清扫内乳淋巴结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Andreassen 和Dahl-lversen(1954)提出了根治术合并切除锁骨上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的乳腺癌超根治术;但是,这种扩大手术范围的治疗带来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Wangensteen(1956)报道乳腺癌超根治术手术死亡率达12.5%。同时,临床观察并没有发现,扩大手术范围带来更大的乳腺癌治疗效果改善。在扩大乳腺癌手术范围的热潮过后,有外科医生开始关注是否可以合理的缩小手术范围:Patey和Dyson(1948)报道了保留胸大肌、切除其筋膜的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1963)又报道了保留胸大、小肌的另一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通过长期随访,发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治疗效果和经典的Halsted手术没有区别。因此,缩小了手术范围的改良根治术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Halsted美国手术所占的比例由1950年的75%降至1981年的3%,而改良根治术则由5%上升至72%。
  在保留了胸大肌和胸小肌之后,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的研究脚步并没有停止。意大利的Umberto Veronesi 教授(图4)主持了最早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米兰国立癌症研究院临床试验,研究比较乳腺区段切除加术后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同期,美国匹茨堡Bernard Fisher教授(图5)主持的NSABP B-06临床试验,是对类似内容进行研究的最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两项研究经过超过20年的随访,发现保乳治疗后的局部复发风险轻度增加,但是缩小手术范围并没有影响生存率。因此,对于适合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放疗可以获得和全乳切除相同的生存率,同时保乳治疗可以对患者体型影响最大限度降低,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图4 Umberto Veronesi 教授

图5 Bernard Fisher教授

    目前,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手术方式仍为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从肿瘤治疗角度来讲,这两个手术是治疗基础,随着乳腺外科发展,其他的手术方式包括腔镜辅助乳腺癌手术,即刻乳房再造等手术,都是在这两个手术的基础上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