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有哪些常见的靶向药物?

白血病是死亡率极高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细胞毒药物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存,但多数患者仍面临复发和难治的风险,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几乎伴随着每次化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致癌位点的一种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现阶段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靶向基因突变药物

FLT-3 抑制剂

FLT-3 在造血中发挥关键作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患者具有较高的 FLT-3 基因突变率,可分成 2 型,包括 ITD 型和 TKD 型,ITD 型预后不良。

靶向 FLT3-ITD 的药物包括:

  • midostaurin(米哚妥林):是一种多靶点 FLT3-ITD 口服抑制剂,对 FLT3-TKD 基因突变无影响。
  • 索拉非尼:美国FDA 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晚期肝细胞癌,同样可抑制 FLT3-ITD、VEGFR、KIT 和 RETr9 等。
  • Quizartinib:为II 代FLT3-ITD靶向药物,对 FLT3 的选择性和亲和力更高。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抑制剂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 IDH)是一类家族酶,在正常细胞代谢中至关重要。IDH 突变率约占 AML 的 15%~30%,分为 IDHl 和 IDH2。

Ivosidenib(AG-120)为 IDHl 突变抑制剂,Enasidenib(AG221)可以诱导伴 IDH2 突变的白血病细胞分化。该类药物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AML 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

JAK-STAT 信号转导途径的靶向治疗

Ruxolitinib 是一个 JAK1/JAK2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对于 JAK2-V617F 突变的白血病患者,亦有相当的疗效。

靶向融合基因的药物

慢性髓系白血病或 费城染色体(Ph) 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 BCR-ABL 融合基因,可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口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

小分子靶向新型药物

  • B 淋巴细胞瘤 2(BCL2)拮抗剂:BCL2 家族是主要的抗凋亡蛋白。venetoclax 是临床主要使用的高选择性 BCL2 拮抗剂,联合化疗治疗 AML 的 Ⅲ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如 FDA 批准的 DAB486-IL-2 用于治疗 IL-2R 的晚期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表观遗传调控分子的抑制剂

大多数 AML 相关的基因突变都影响了下游转录因子或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元件。表观遗传修饰酶因其保守的结构和催化亚基可能成为难治性 AML 的潜在治疗靶点。

  • 甲基化酶抑制剂:白血病患者的许多抑癌基因都高度甲基化而处于失活状态。靶向 DNA 甲基化酶的地西他滨和靶向DNA/RNA 的阿扎胞苷,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位生存期。
  • 端粒沉默样阻断蛋白抑制剂( DOT1L抑制剂):EPZ-5676 是具有较高靶向性的 DOT1L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较其他甲基转移酶的选择性强 37000 倍,已进入临床试验。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s抑制剂):HDAC 抑制剂可使白血病细胞发生周期停滞、生长抑制或者细胞凋亡。国外的 Vorinostat 和我国自主研制的西达本胺,均在白血病患者中获得了一定疗效。

免疫靶向治疗

  • 吉妥珠单抗奥唑米星(GO):是一种抗 CD33 抗体类似物,用 DNA 插入抗生素卡霉素为有效载荷的方法构建。主要用于治疗新诊断的 CD 33+ 的成人 AML,以及治疗复发/难治性成年人和 2 岁及以上儿童的 CD33+AML。GO 可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新诊断的成年人 AML,也可单药治疗初诊的成年人和儿童 AML。
  • SGN—CD33A:是一种针对 CD33 单抗药物的偶联药物,通过交联 DNA 和阻断细胞分裂诱导细胞死亡,应用于白血病相关的临床试验。

CAR-T 治疗

近年来,T 细胞治疗策略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大进展,CAR-T 的出现为治愈白血病成为了可能,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靶/脱肿瘤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基因突变等。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血病的靶向治疗研究前景广阔,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在不同人群中疗效也不尽一致。合理的利用上述靶向药物,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个体化、更精准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