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期乳腺癌(即乳腺原位癌)是指癌细胞比较局限、还没有突破乳腺上皮细胞下的基底膜的乳腺癌,又叫非浸润性乳腺癌。过去乳腺原位癌包括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由于小叶原位癌各方面的特点与乳腺良性疾病相似,在最新的乳腺癌分期中,已经将小叶原位癌从乳腺原位癌中删除,纳入乳腺良性疾病。目前乳腺原位癌仅包括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
由于乳腺原位癌未突破基底膜,不会向周围组织扩散和转移,通常结局较好。乳腺原位癌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发生浸润性乳腺癌,治疗流程通常如下。
目录
手术
保乳手术
如果符合保乳手术的要求,可以考虑保乳手术。保乳手术仅切除肿瘤和肿瘤周围的部分组织,术后通常会进行放疗。
乳房切除术
目前通常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患侧乳房和部分腋窝淋巴结,保留胸肌。
腋窝淋巴结处理
对于乳腺原位癌,可能采取的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批淋巴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仅切除前哨淋巴结的少量淋巴结,手术创伤较小。
如果进行保乳手术,医生一般不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进行乳房切除术,一般会在手术时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房再造手术
如果接受全乳切除手术,医生常会讨论乳房再造的问题。手术从时间上看主要分为即刻乳房再造和延期乳房再造,即在全乳切除的同时或者在术后数月或数年之后进行乳房再造。
术后治疗
术后局部放疗
对于接受乳房切除术者,医生一般不会给予术后放疗,但如果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时发现广泛切缘阳性,可能会给予术后放疗。
保乳手术后,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术后辅助性全乳放疗,以消灭局部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对于病灶很小的低风险乳腺原位癌患者,如果手术阴性切缘较宽,医生可能不给予术后放疗。
术后全身辅助治疗
由于乳腺原位癌结局较好,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等风险可能会大于获益,因此,医生一般不会给予化疗和靶向治疗。
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对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原位癌,术后可能会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消灭可能残留的、目前技术手段检测不到的癌细胞,以减少复发,同时也能预防对侧乳腺发生乳腺癌。
- 对于 ER 和/或 PR 阳性、接受保乳手术或单侧乳房切除术的乳腺原位癌,医生一般会给予内分泌治疗。
- 对于 ER 和/或 PR 阳性、接受双侧乳房切除术的乳腺原位癌,术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较低,医生可能会综合考虑复发风险、内分泌药物副作用和患者意愿做出决定。
- 对于 ER 和 PR 阴性的乳腺癌,由于内分泌治疗不能预防肿瘤复发,医生一般不会给予术后内分泌治疗。
给予内分泌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绝经状态和意愿,个体化决定使用他莫昔芬或阿那曲唑等治疗。
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治疗复发的乳腺癌和第二原发乳腺癌,评估治疗相关并发症。根据情况,在术后前 5 年,通常每 6~12 个月进行 1 次随访,并进行体格检查,此后每年进行 1 次随访。保乳术后一般是每 6~12 个月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乳房切除术后每 12 个月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为了获得良好的结局,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运动、健康饮食、限制饮酒、保持理想体重等。
乳腺癌的具体治疗流程受病情、全身状态、治疗的风险和医生的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治疗还需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小结
- 乳腺原位癌的结局较好,治疗目的是防止发生浸润性乳腺癌。
- 医生通常采用多模式治疗,可能会包括手术、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适合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
- 手术治疗是基本治疗,其余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 术后按照要求进行随访,坚持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0 期乳腺癌(原位癌)治疗流程图
注释:
- 穿刺活检:活检的目的是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并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 影像学检查:胸腹部影像(X 光片、超声、CT、磁共振等),骨扫描(也可选择行 PET-CT)。
- 常规检查: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 特殊检查与咨询:遗传学咨询、生育咨询。
- 腋窝淋巴结处理:乳腺癌手术还包括对腋窝淋巴结的切除和检查,以进一步确认乳腺癌分期,并确定癌症是否扩散到乳腺外。
- 乳房再造:手术从时间上看可以主要分为即刻乳房再造和延期乳房再造,即在全乳切除的同时或者在术后数月或数年之后进行乳房再造。
- 随访:根据情况,在术后前 5 年,每年可能进行 1~4 次随访,第 1~2 年每 3 个月复查一次,第 3~5 年每 6 个月复查一次。随访时可能进行乳房 X 线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骨密度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