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控制
原则上需换用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是治疗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 以下或尽可能接近正常。
(二)抗生素的使用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常见,球菌和杆菌的混合性感染最为常见;抗生素的使用:足量,广谱,足程,兼顾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同时考虑厌氧菌的感染;控制感染需注意的是一般不局部用抗生素,对合并感染的创面进行充分的冲洗和清创(如局部缺血严重,则需在解决局部供血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清创).
表浅的感染,可采用口服广谱抗生素,口服治疗可以持续数周;深部感染,开始时应从静脉给药,以后再口服维持用药数周(最长达12周)+抗厌氧菌治疗。深部感染有时可能需要外科引流,包括切除感染的骨组织和截肢。
(三)改善局部血供,需同时兼顾扩张外周大血管和改善微循环。
常用药物:西洛他唑、前列地尔(PGE2)、贝前列腺素钠、安步乐克、CCB、ACEI、α-受体阻断剂、地巴唑和胰激肽释放酶原(怡开:微循环为主)等。
(四)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
糖尿病足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糖尿病足病分级越高,感染越重,营养不良的程度和发生率越高。
在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蛋白质摄入足够,在计算蛋白质所需要的基础上,增加10%-20%;不能正常饮食的患者可考虑一些肠道营养液或肠外补充营养;伤口感染与渗出的处理,在感染和渗出控制后,多数患者血浆白蛋白能在2周内上升;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采取相关治疗减少尿蛋白排出;早期适量静脉补充白蛋白,在严重低蛋白血症时,早期需要静脉补充白蛋白,以改善组织水肿。
(五)关注心功能
糖尿病足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足病患者,足病越重心衰的发生率越高并影响足溃疡患者的预后,同时糖尿病扩血管治疗可能使心衰的发生风险增加。绝大多数患者心衰的症状常被足溃疡相关症状体征掩盖。
治疗原则同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注意事项;
(1)患者代谢不稳定,洋地黄使用注意中毒,及时监测心律变化和测定药物浓度;
(2)利尿剂作为常规治疗,除注意电解质外,还要注意血压和对溃疡局部血供的影响;
(3)在治疗过程中胸闷气急加重,往往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收缩力下降;
(4)患者任何心脏相关的症状体征变化,尤其在扩血管和抗凝治疗过程中,都是需要干预的信号;
(5)心衰相关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是预后差的标志。
(六)干细胞治疗
已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但目前近期疗效不明显,远期疗效尚不十分确定,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不推荐常规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
(七)局部清创和换药
局部处理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十分重要。其原则是:
(1)循序渐进,清创彻底:彻底清创失活的组织和骨头,使其变成清洁伤口,有利功能和形态恢复,尽量避免切除有活力的组织而影响功能;多个较近的浅部伤口(尤其有贯通者),组织桥切口,变成一个伤口;伤口过深,可从侧面切开,促进引流;
(2)引流要通畅,包括体位引流和负压吸引等;
(3)消除水肿(只要有水肿,所有的溃疡均不易愈合,且与溃疡的原因无关)并注意体位引流,保持溃疡面干燥;
(4)合理使用敷料和局部用药(胰岛素、德莫林和神经生长因子等);
(5)缝合伤口(慎重)。
如经内科评估和综合处理,糖尿病足合并足部或下肢坏死或严重感染不能控制等情况,积极邀请外科参与处理如清创、重建血液循环和截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