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重于治疗的典型病——肝癌

  1月25日上午,照常跟随张老出诊,临近10点时护士老师问张老,能否给一个外地患者加号,张老同意了,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同意这类请求,“从外地来不容易”,老师总是为病人着想。进来的病人年龄大约40多岁,陪同的家属与他长得十分相像,是兄弟俩。病人的脸色使我想起那句医学术语“面色黧黑”,不是肝病就是肾病,我猜想。果真,患者有乙肝史18年,酗酒史15年。已经确诊肝癌4个月,有黄疸、腹水、门脉癌栓,黑便。家属讲患者非常烦躁,夜间不能入睡,有时候胡言乱语。患者一直低着头,说话时声音很低,非常消瘦,只有腹部隆起,间或抬头时眼睛发出异常明亮的光芒。从化验单的结果看来,这个患者已经有肝昏迷的征象。这是一位肝癌晚期的病人。家属苦苦哀求,我们从新疆来,当地医生讲没有什么办法了,求老医生想想办法,哥哥才41岁,上有老人,下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看得出来,张老很无奈,我也已经行医26年,深知肝癌病人到了这个阶段谁也无能为力。张老给开了以减轻症状为主的汤药,主要针对肝昏迷引起的烦躁和腹水引起的剧烈腹胀。同时,张老嘱咐家属一定做乙肝的相关检查,患者的弟弟讲,已经查过,家里人都是乙肝患者。

  等患者走后,张老有些激动,“我们做肿瘤科医生的,不能只是治疗这些已经得癌的病人,治疗的重点要前移,象这个病人,他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好转,关键是如何防止他的家人得肝癌,目前肝癌还没有特效药,只能从源头截断。”张老的一席话让我想了很久。

  肝癌亦称肝细胞癌,它是全球第三常见类型肿瘤,其年世界新诊患者数超过100万人。年致死者数超过62万人。至于肝癌发生原因,最近发表的一项由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完成的对其本中心收治患者的调查指出,24%肝癌源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10%源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41%和每日酗酒有关,另25%诱因不明。M. 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报告强调,至少50~60%的肝癌患者存在临床可以诊断的肝硬变现象。正因为此,尽管欧美国家现在肝癌发病率仍然不高,肝癌依其患者数计多属罕见病之列,但由于这些国家目前丙型肝炎流行率逐渐上升,而丙型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变又是已知最主要的肝癌风险因子之一,故现已有欧美学者大声疾呼,今后5年欧美国家肝癌发病率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与欧美国家相比,东南亚和次撒哈拉地区、包括我国和日本因乙型和丙型肝炎高度流行,肝癌发病率位居世界首列,年死于此疾患者数几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0%左右。我国某些区域尚有嗜好烈酒风俗,加之有些地区就食(霉变谷物中含有强力肝癌致病物质黄曲毒霉素)和饮水不太卫生,所以预期国内肝癌发病率还将有所上升。有关统计报告表明,我国肝癌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10倍以上,关注并重视肝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对我国尤具十分现实和重要的社会和临床意义。新疆地区是我国肝炎高发地区,当地酗酒风气十分严重,这加重了当地肝炎朝肝硬化发展的速度,肝癌的发生率居全国前列。

  肝癌患者自确诊后的平均6个月存活率不到50%,1年存活率为24%,5年存活率仅5%。肝癌预后如此之差,其发病率又与甚为流行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它现有治疗手段却极有限,迄今尚无正式获准有效治疗药物。鉴于我国实属肝癌高发区域,加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甚广,国内肝癌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向,故关注并重视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理应成为我国医药界义不容辞的工作内容之一。现行肝癌治疗药物以阿霉素和氟尿嘧啶等最为常用,但这些药物对肝癌、尤是不能切除肝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过低且无明显延命效果。中药可以减轻肝癌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生存期,但是治愈率也非常低。

  由此可见,没有哪个肿瘤象肝癌这样有明确的病因,这也给我们提供了预防的机会,从1990年开始,我们国家对新生儿强迫注射乙肝疫苗,有望大幅度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大力控酒可以降低酒精肝的发生率,对发霉食物的控制可以限制人体接触黄曲霉素,这三大因素如果能够充分得到控制,肝癌发病率降低就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