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检查即是对人体组织、细胞进行检查,分别又被称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和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可为医生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病理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在病理学检查中,病理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本文就胃癌病理学检查标本的获取途径进行讲解。
目录
医生如何获取组织标本?
胃癌很少会进行术中冰冻活检。对于疑似胃癌的患者,医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常规活检标本。
治疗性手术切除
治疗性手术切除途径,是指以治疗为目的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获取标本,一般用于术前病理未明确、需要通过术中病理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的患者。其优点在于一方面可验证、补充或修正术前的临床诊断,另一方面又可确定胃癌的病理分期。
该病理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切除的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有无脉管内癌栓、淋巴结受累及状态、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和胃壁最外层的浆膜有无肿瘤种植等。通过该途径获取的标本,其病理学检查结果对胃癌当前和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诊断性手术切除
诊断性手术切除途径是指以诊断为目的切除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以供病理学检查。一般应用于术前病理诊断明确、手术方案也已比较明确的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患者结局。例如,为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医生会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这常常是确定转移癌组织学类型的重要手段。
内镜活检
随着内镜尤其是纤维光导内镜的广泛应用,医生能够从越来越多的内部器官获得活检标本,以供病理学检查。在胃癌诊治中,内镜活检已成为术前病理诊断的常规手段。
医生如何获取细胞标本?
细胞病理学检查是指针对病变部位自然脱落、刮取或穿刺获取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相比,其优点在于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价格更便宜、出结果快、阳性率通常较高等,因此更适合大规模的癌症普查。对于胃癌诊断而言,获取细胞标本主要有以下途径。
胃内脱落细胞
脱落细胞学检查主是针对病变部位自然脱落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对疑似胃癌的患者,可以在胃镜下通过刷拭、洗涤、印片等从胃液中获取新鲜的胃黏膜脱落细胞,经过特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此方法可以明确有无恶变的肿瘤细胞,对诊断胃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腹腔灌洗
对于腹腔存在的游离癌细胞,可通过腹腔灌洗来查找。通常在开始胃癌根治术前,医生会将一定量的 37℃ 生理盐水注入腹腔胃周围区域,缓缓搅动后吸出,重复灌洗 3~6 次,然后留取部分灌洗液进行检查。对于有腹水者,医生也会直接抽取腹水进行检查。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在预测腹膜转移和生存期中有重要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肿瘤原发病灶脱落并且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随着血液在体内流动,大部分循环肿瘤细胞会凋亡或被吞噬,仅有少数最终能够定植在远处器官,从而导致肿瘤的远处转移。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有取材便捷、创伤小、抽血即可检查的优点,可以用于动态监测患者情况。对于此检查,患者的依从性较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携带有更全面的遗传信息,通过与其他检查手段相结合,可以降低胃癌假阳性率,帮助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评价治疗效果。
无论是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还是细胞病理学检查,都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标本,有时可能会联合多种手段获取多个标本综合进行病理学诊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武剑华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