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食管癌复发转移,治疗方案怎么选?

食管癌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是很多患者要面对的一个坎儿。这意味着疾病进入晚期,治疗比较复杂。医生会综合考量肿瘤的进展方式(局部复发、还是远处转移)、转移灶数目和大小、一般身体状况、初次治疗后病情控制的时间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我们就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方案制定。

姜先生今年 62 岁,2012 年 11 月出现进食时哽噎感,吃较硬的固体食物时症状更明显,并且逐渐加重。

第一次治疗

姜先生到医院做了胃镜和病理等各项检查,被诊断为胸上段食管鳞癌,临床 II 期。

他接受了两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新辅助化疗),之后进行了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姜先生恢复良好,定期复查的结果也一直都很好。

病情反复

在度过了 4 年好时光后,姜先生于 2016 年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他赶紧回到医院检查。

PET-CT 结果显示,手术吻合口处有一个新的肿块,伴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增大。

得知出现复发转移后,姜先生感觉天都要塌了。医生及时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

医生说:

食管癌术后复发比较常见。确诊复发后要调整心态,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获益。

第二次治疗

医生认为,姜先生初次手术前曾做过化疗,且效果不错,所以,本次治疗仍以 2 周期化疗作为“急先锋”。

化疗后,他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恶心想吐的感觉特别明显。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都降低。

医生说:

恶心、呕吐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不用太过担心,对症处理后会消失。医生在治疗前会对您的身体进行评估,只有满足条件,才会进行化疗,所以不会影响疗效。

姜先生坚持完成了治疗。后续评估发现,肿瘤由原来 17mm 缩小到 12mm。

内科和放疗科医生会诊认为,继续放疗能进一步控制疾病、延长生存期。经过综合判断,姜先生没有放疗禁忌证,对化疗的效果不错,且身体状况较好,可在放疗同时给予同步的小剂量化疗,起到增敏作用。

接下来,姜先生完成了 30 次放疗,同步做了 6 周期的“紫杉醇+顺铂”周方案化疗。

大约在第 20 次放疗时,他出现了明显的吞咽疼痛,咽口水都很疼,于是询问了医生。

医生说:

吞咽疼痛是食管癌放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往往在放疗 20 次左右时表现最明显。放疗直接损伤和它引起的水肿、炎症,都是疼痛的原因,经过对症处理后能减轻。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左右会慢慢恢复。建议尽量坚持完成放疗,中断放疗会使疗效大打折扣。

姜先生坚持做完了全部放疗计划。治疗完毕后,他每 3 个月复查一次。截至目前,病情控制情况令人满意。

小结

目前,I、II、III 期食管鳞癌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单纯手术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超过一半患者在术后 5 年内会复发转移。通常表现为再次出现进食哽噎感、疼痛、声音嘶哑等。

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以及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复发转移的可能。

PET-CT 是确诊复发转移的常用手段。医生常通过SUV max(SUV最大值)这个指标来进行判断。SUV 值代表病灶处细胞的糖代谢水平,数值越大,恶性细胞活性越强。一般来说,SUVmax >2 意味着恶性的可能性高。PET-CT 还可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一般来说,短径越大,恶性可能越大,>1cm 就被认为是转移淋巴结。

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或者诊断时就是 IV 期的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治疗多以放疗和化疗为主。尤其放疗对复发转移灶的控制效果较好,联合化疗可以起到“增敏”的效果。

免责声明:

肿瘤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极为复杂,治疗要充分考虑个体化差异,该病例并不能代表“相似患者”的治疗决策。关于您具体的治疗方案,请听取主管医生的专业意见。

共同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董德左医生  张扬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