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疗的“黄金搭档”在哪里?

  •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更好,副作用轻度增加,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
  • 化疗+抗血管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疾病缓解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效应,患者生存期更长。
  • 联用两种不同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理论上能增强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但毒副作用也增加,还有待更多研究。

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有一大类药物叫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下表。目前已经有两种药物在我国上市。

药物名称 类型 适用范围
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也叫伊匹木单抗) CTLA-4 抑制剂 黑色素瘤
Tremelimumab CTLA-4 抑制剂 恶性间皮瘤(仅作为“孤儿药”)
Nivolumab(纳武单抗,2018年在我国上市,商品名纳武利尤单抗) PD-1 抑制剂 黑色素瘤、肾癌、肺癌
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2018年在我国上市,商品名帕博利珠单抗) PD-1 抑制剂 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等
Atezolizumab(阿替唑单抗) PD-L1 抑制剂 肺癌、尿路上皮癌等
Durvalumab PD-L1 抑制剂 膀胱癌、肺癌
Avelumab PD-L1 抑制剂 默克尔细胞癌、尿路上皮癌

关于这类新药,还有很多尚待探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可以与谁联合应用、组成“黄金搭档”,发挥最佳疗效。

目前,可能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联合化疗或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放疗以及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等四种方案,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搭档”的优劣。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一项Keynote-021 研究表明,对于没有能靶向治疗的基因突变、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化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 后,客观缓解率比单纯化疗提高近一倍(55% VS 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延长不少 (13.9 VS 8.9 个月)。联合治疗组副作用轻度增加,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

美国 FDA 因此批准该方案用于晚期 NSCLC一线治疗。纳武利尤单抗 (Nivolumab) 和阿替唑单抗 (Atezolizumab) 也有类似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化疗有可能成为无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患者标准治疗。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抗血管治疗

一项 IMPower150 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晚期非鳞癌 NSCLC 患者初始治疗,阿替唑单抗(免疫治疗)+化疗(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抗血管生成药物) 的三联疗法,比化疗+贝伐珠单抗的双联疗法,疾病缓解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理论上,化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杀死肿瘤细胞而促进抗原释放、提高肿瘤细胞与抗体或淋巴细胞的结合能力、加强免疫效应的敏感性、阻断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等。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

放疗的作用,是可以导致癌细胞坏死、释放大量新抗原,吸引免疫细胞移动到肿瘤部位杀伤肿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效应。

一项Keynote-001 研究发现: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中,相比未曾放疗的患者,既往曾放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4.4月 VS 2.1月) 和总生存期 (10.7月 VS 5.3月) 明显更长。

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

联用两种不同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理论上能增强患者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目前,也有不少可能有效的联合方案问世,如纳武利尤单抗 (Nivolumab) + 易普利姆玛 (也称伊匹木单抗, Ipilimumab)。

CheckMate-012 是首个显示联合治疗获益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 PD-L1 表达率的上升,联合疗法的有效率增加。联合用药组 PD-L1 表达≥1% 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 57%;PD-L1 表达≥ 50% 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 92% 。

然而,另一项研究 MYSTIC 的结果令人失望:对于PD-L1 表达>25%的 IV 期 NSCLC 患者,与化疗相比,Durvalumab 联合 Tremelimumab 未能带来更好疗效。

虽然双免疫治疗能增强疗效,但毒副作用也相对增加。因此,既要强强联合,也不能忽视毒副作用。

因此,双免疫联合疗法还处在探索中,需要更多数据来证实最佳方案。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王震副主任医师 黎雪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