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62岁,从16、7岁就到城里打工,泥瓦匠、小煤窑都干过,后来在煤矿上转了正,下井当挖煤工人。抽烟、喝酒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学会了,之后戒了几次,没戒掉。
一开始吧,也没啥大毛病,就是吃饭的时候咽着有点费劲,后来感觉有点噎,胸口有点不舒服,想着是抽烟多了嘛,就又戒了一次,酒也不喝了。之后几天感觉稍微好点了,但还是难受,时间久了嗓子感觉总有东西,后来吃饭就细嚼慢咽了,喝粥舒服点。
后来孩子带我去医院,拍了片,做了胃镜,最后确诊是食管癌,位置比较靠近喉咙,没法做手术。”
一旦发现即为晚期,这是千千万万个食管癌患者的缩影。
在我国,大概有50%的食管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与其他消化道常见的肿瘤相比,晚期食管鳞癌的生存时间比较短,如果不接受治疗,患者一般只有6~8个月的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不足15%。
最令晚期食管癌患者痛苦的,莫过于吞咽困难,只能吃流食或半流食,严重的时候甚至只能喝水,而食物中的一点点渣子,都让人无法下咽、疼痛难忍,仿佛被命运扼住了的“咽喉”。
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还可能压迫气管,使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如果肿瘤穿透食管,在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了瘘道,食物残渣就有可能进入肺部,诱发肺炎或肺脓肿。当然,晚期食管癌也有可能侵犯神经和血管,并转移到肝、脑、骨等其他部位……
食管癌之凶险,犹如在人的胸腔正中埋藏了一颗已经开始倒数计时的“定时炸弹”,好像能听到“滴答滴答”的计时声。晚期患者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这颗无法拆除的炸弹。
目录
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之路
无法手术,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失去治愈的机会。因此,“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更久”就成为我们首要关心的问题。现代医学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比如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症恶化,改善吞咽困难、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
中国食管癌有95%都是鳞癌,这种类型对放射线比较敏感。针对晚期食管癌的病灶进行放疗,可以局部缩小肿块,减轻吞咽困难症状,改善进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
有些晚期病人会出现骨转移、脑转移等,引起转移区域的骨痛或头痛,而化疗等全身治疗方式很难减轻这些症状。此时,放疗就成为改善癌痛的重要方式。
扩展阅读丨食管癌不能根治了,医生为啥还建议做放疗?
化疗
对于食管鳞癌患者,化疗的敏感程度虽不如放疗,但仍是强有力的治疗手段之一。很多人说化疗“生不如死”或“死得更快”,到底该不该做呢?
化疗有副作用,而且还不小,这的确是一个弊端,但一味地把化疗“妖魔化”也不可取。用不用化疗主要还是看利弊,要听医生的专业意见。
靶向治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能治疗食管癌的靶向药,被批准用到临床中。尽管食管癌有很多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的前景被看好,但由于靶点较为分散,让科学家难以集中火力攻克。
目前,大部分潜在的食管癌靶向药,仍处在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究的阶段。要想实实在在用到临床,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另外,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使用血管靶向药物进行的治疗,在未来也有可能用于食管癌。血管靶向药主要是改善肿瘤周围的微环境,阻断营养肿瘤的血管的生成。如果把肿瘤比作“侵略军”,那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就是“粮草”。化疗就是直接打击肿瘤本身,而抗血管生成药则可以切断“粮草”供应。两者联合使用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免疫治疗
近年来,真正让免疫治疗登上肿瘤治疗舞台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应用。
● 免疫检查点 (checkpoint) 是指,在免疫细胞上表达、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它们对防止自身免疫(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对正常细胞发动攻击)作用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肿瘤细胞偏偏学会了利用这种机制“钻空子”,抑制免疫细胞,让这些“人体警察”消极怠工,自己就能逃脱监视、存活下来。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尚未获批用于食管癌的治疗。您要想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需要参加相应的临床试验。
补充营养,也是对抗癌症的武器
一旦被命运扼住了“咽喉”,晚期食管癌患者往往难以进食,营养摄入不够,肿瘤又在消耗能量,机体会严重的营养不良。
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方案。这里的营养可不是喝点鱼汤、排骨汤那么简单,需要专业的营养师进行指导。
● 对于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需要饮食指导、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管饲或肠外营养支持;
● 对于预期寿命仅有几周或不足2月的患者,主要根据本人的愿望,在自主进食的基础上,进行口服营养补充或适量补液治疗,而不建议采用有创的静脉营养支持及大量补液治疗;
● 对于临终患者,营养支持主要是为了缓解饥饿和口渴。
晚期食管癌要面对的病痛折磨,常人往往难以想象。现代医学虽然无法彻底消灭晚期患者的每一个癌细胞,但仍然可以控制肿瘤,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生活和生存。
早期食管鳞癌手术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85%~90%,而晚期患者大多无法手术、5年生存率不足15%。这巨大的生存差异告诉我们,对抗病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主动扼住命运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