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甲状腺癌,我能吃靶向药吗?

什么是靶向治疗?

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手术和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对于术后复发并且对 RAI 治疗不敏感、或者发生了广泛转移的晚期患者,可选的治疗手段就很有限了。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靶向治疗为他们带来了新希望。靶向治疗是指在分子水平,针对肿瘤细胞携带的特殊“靶点”治疗。

什么是“靶点”呢?如果我们的正常细胞发生了某些基因突变,就会导致细胞内部或表面产生一些特殊的蛋白,这些蛋白“指挥”细胞失控性生长和繁殖,形成肿瘤。这种突变基因被称为肿瘤的“驱动基因”,这些异常的蛋白就是靶向治疗针对的“靶点”。

正常细胞往往不具有这些“靶点”,因此靶向治疗能较为精准地打击癌细胞、而通常不会误伤正常细胞,毒副作用较小。与之相对,传统化疗不具备这种选择性,所以往往“杀敌一千,自损数百”,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目前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前者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后者则可以进入细胞,与内部的“靶点”相结合,切断肿瘤细胞生长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止肿瘤的生长、繁殖和浸润。

甲状腺癌有哪些靶向药?

研究表明,RET、RAS、RAF 和 VEGF 基因与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此外,乳头状癌与 RAF 基因相关,髓样癌与 RET 基因相关。

近年来,在甲状腺癌、特别是进展期(晚期)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主要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全部病例的 90% 以上),靶向治疗开始成为热点。其中比较成熟的是小分子 TKI 类药物。

目前,有 4 种 TKI 在美国已经上市,用于治疗晚期甲状腺癌,其中只有一种药物在我国已经上市。下面用一张表格介绍一下这 4 个药物。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药物都只适用于晚期、常规治疗无效、病情快速进展的患者;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治疗仍为首选。

                         表1:4 种美国上市的靶向药

索拉非尼

乐伐替尼

卡博替尼

凡德他尼

  • Sorafenib,商品名 Nexavar,中文商品名多吉美
  • 美国获批用于碘难治的晚期 DTC
  • 已在我国上市并进入医保
  • 主要靶点:RAF、VEGFR、PDGFR、Flt-3 等
  • 主要研究结果:对于碘难治的晚期 DTC,索拉非尼比安慰剂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5 个月(10.8 个月对 5.8 个月)
  • lenvatinib,商品名 Lenvima
  • 美国获批用于碘难治的晚期 DTC
  • 我国未上市
  • 主要靶点:VEGFR、PDGFR、Kit、RET 等
  • 主要研究结果:对于碘难治的晚期 DTC,乐伐替尼比安慰剂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4.7 个月(18.3 个月对 3.6 个月)
  • Cabozantinib,商品名Cometriq
  • 美国获批用于晚期、转移性髓样癌
  • 我国未上市
  • 主要靶点:RET、MET、VEGFR2 等
  • 主要研究结果:对于晚期、转移性髓样癌,卡博替尼预估比安慰剂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7.2 个月(11.2 个月对 4.0 个月)
  • vandetanib,商品名 caprelsa
  • 美国获批用于晚期、转移性髓样癌
  • 我国未上市
  • 主要靶点:VEGFR、RET、EGFR 等
  • 主要研究结果:对于晚期、转移性髓样癌,凡德他尼预估比安慰剂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1.2 个月(30.5 个月对 19.3 个月)

V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Flt-3: 人 FMS 相关酪氨酸激酶 3;Kit: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目前,与传统化疗相比,这些靶向药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它们的主要靶点包括 RAF、RET 等与甲状腺癌密切相关的基因。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与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DGFR),这两个受体主要与肿瘤的新生血管或淋巴管相关,药物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或淋巴管形成。

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新生血管的形成,所以对于此类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美国指南未推荐在使用前做基因或其他分子标志物检测。

随着国内外研究的开展,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将有更多的药物选择,为晚期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共同撰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佳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