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之后,各类保健品,神医层出不穷,打着各种能治病能痊愈的旗号,诓骗了不少糖尿病患者。也由于一些患者没有深入了解糖尿病,贪图一些小便宜就轻信了一些谣言,反而造成身体状况的恶化,有很大的危害。社会上关于糖尿病误区也很多,我们更需擦亮眼睛,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让这些神医无处藏身,护佑我们自己的健康。
糖吃太多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是多吃糖造成的?
不完全是的。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总体来看分为生物/遗传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两大类(先天和后天),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中的确有膳食结构不合理,但健康人一两次大量糖分摄入并不足以引起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糖尿病。
其实这个问题跟抽烟会不会导致肺癌类似,很多人抽了一辈子的烟都没得肺癌,但有人一根烟都没抽,却得了肺癌。所以说,抽烟只是增加了得肺癌的概率,吃糖多,同样也是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概率。对于一个胰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来说,多吃的糖会被机体利用、转化、储存、排出,保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长期进食过量糖分会增加胰腺的负担,再加上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确实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是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吃糖太多就一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糖尿病会遗传吗?我的父母患有糖尿病,那我就一定会患糖尿病吗?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糖尿病跟遗传有关,但分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因为先天性的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出现高血糖。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分泌是足够的,但由于一些后天的因素,比如饮食、环境、疾病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导致糖尿病。所以,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父母有糖尿病,孩子就一定会得。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是占据着很大原因,但不存在绝对的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比普通人患糖尿病的机会稍大,但是否发病,更重要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后天的生活方式。对于父母有糖尿病患者的,更应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 儿童不会得糖尿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本病,这是相似的问题。糖尿病目前分为1型和2型,1型常见于未成年人,2型在以往常见于60岁以上老人。其实近年来,2型糖尿病(下称
T2DM)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如今,糖尿病已呈年轻化趋势。生活可口可乐化、”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久坐不动的一代,这些成为现代“小胖墩”的标签。坐得多、动得少、身体胖是年轻患者的普遍特征。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普遍认为的糖尿病患病的关键诱因。整体上看,遗传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基础,但是具有遗传“基础”的人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环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因此对糖尿病的饮食谣言也很多。糖尿病不能吃水果,这个谣言的逻辑链其实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糖尿病不能吃甜食,水果一般都很甜,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而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对食品选择的考量不是看一种食品甜不甜,而是在于这个食品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生糖指数(GI)食物的生糖指数越高,对血糖控制越不利。有测量数据显示,大部分水果的GI值其实是低于日常主食的。
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糖尿病人只要血糖控制达标,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只不过要控制量,不能吃多。对于血糖不稳的糖尿病人,可以等血糖控制平稳后再吃水果。吃苦瓜可以降糖 有很多这样食物可以降糖的梗,国人太容易上这样的当了。类似谣言还有:秋葵可有效治疗糖尿病。秋葵含丰富的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叶酸及磷、铁等26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能否治疗糖尿病,还缺乏临床医学上的证据。秋葵具有一定降血糖功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有辅助功效,但远达不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不能作为药物的替代品。同样的,吃苦瓜、南瓜、秋葵等一系列瓜果蔬菜都不能作为降糖药物来使用。保健品可以降糖
关于这点,首先要说三点,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保健品不是药物,是不能宣传所谓「疗效」的,也就是说广告词直接说能降糖的保健品,要么是假的,要么是违法的;其次,药监局批准一些保健品可以有「辅助降糖」功能,加上「辅助」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别把保健品当药吃,真正的降糖药不能停;最后,保健品辅助降糖的功效也是属于待定的。真要有显着效果,它就不是保健品了。
保健品可以作为辅助,可能有一定降糖作用,与真正的药物要分开,同时合理的生活方式也不能抛弃。偏方可以治愈糖尿病。不敢说世界上绝对没有这种偏方,但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科研医疗体制下,存在不为人知的、能够攻克糖尿病的、而又刚好被你遇上的概率极其低,比医学研究中小概率事件的标准还要低很多。血糖控制好就没事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以为只要血糖正常就没事了,忽略了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防治,这是非常危险的。研究显示,40%-50%的失明,是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的慢性肾衰竭,是糖尿病肾病;50%的心脑血管疾病和6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在糖尿病患者中,仅10%只有血糖升高的单独症状,90%都会合并其他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对于并发症,同样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胰岛素会成瘾?使用胰岛素会导致上瘾。糖尿病治疗中经常要使用胰岛素,很多人担心对胰岛素的依赖是不是因为用胰岛素会上瘾。当然不会,因为胰岛素本身就是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身体内本身存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就是因为自身的胰岛素「工作能力不够」,所以才需要借助「外力」帮忙。胰岛素不是一旦用上就停不掉,而是停了以后血糖可能得不到良好控制。所以说,该用还是得用。
另一个对胰岛素用药的担心是,认为药物都会伤肝伤肾,胰岛素有依赖性,一旦打了就根本停不下来。其实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伤肝伤肾,更多的药物是在患者本身肝肾功能不佳时调整用法用量,并且疾病不治疗本身带来的风险比药物有可能损伤肝肾的风险大多了。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医学上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2型糖尿病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血糖,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比如,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生活饮食调理,将血糖控制住就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近些年兴起的减重代谢手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可观,不仅可以改善血糖及代谢紊乱,远期还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大量临床数据证明,目前减重代谢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完全缓解率(临床治愈率)达到80%以上,总体有效性达到95%以上,糖尿病患者摆脱内科药物保持血糖稳定,成为了现实。虽然糖尿病给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但只要能做到科学、规范地控制,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再生活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不加控制,自暴自弃,数年后就各种并发症来袭,从此生活坠入深渊,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