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疗法六原则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发现,规律运动可减轻体重,纠正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另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病友应该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遵循下面的原则,便可以获得运动带来的益处。

1. 运动前进行全身评估

糖尿病病友的运动锻炼应该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前除评估糖尿病病情,还需要评估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某些情况如近期血糖失控、反复低血糖发作或血糖波动大、出现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并发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 情况下禁忌运动,须等病情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且运动量也需适当控制。

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运动方式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一般而言,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需 150 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每周保证 5 天以上、每次 30 分钟的运动。不建议减少每周运动次数,而延长每次运动时间。运动后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当的运动量。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后出一些汗而不是大汗淋漓,这样的运动量基本是合适的。这些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推荐快走方式,因为快走运动方式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而且也是效果较好的有氧运动之一。

3.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很多人喜欢晨起后空腹运动,但糖尿病病友切忌空腹时运动,因为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本身就偏低,如果此时再进行运动,势必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低血糖昏迷。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此时血糖较高,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同时避免餐后低血糖的发生。如果喜欢晨起锻炼的话,需要在锻炼前喝一杯牛奶或吃几块饼干以保证能量供给,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 适当进行抗阻运动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无禁忌证,例如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年轻患者,每周可以进行 2 次抗阻运动以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的联合运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5. 预防低血糖

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糖尿病病友应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另外在运动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因此建议糖尿病病友在运动时可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糕点等食物,在运动中若出现饥饿感、心悸乏力和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前兆时,可及时进食,从而可缓解低血糖,避免低血糖恶化。

6. 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注射部位

如果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避免在四肢部位注射胰岛素,因为四肢运动会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加速胰岛素进入血液,使血中胰岛素浓度升高,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此时应选择在腹部注射胰岛素比较合适。

总之,糖尿病病友在运动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而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进行激烈的活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要注意自我感觉,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胸前不适、头晕、眼花、出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