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法替尼:“下半场胜出”的第二代EGFR靶向药

  • EGFR 靶向药中第一个实现与靶点不可逆结合, 并且对一些少见的 EGFR 突变有效, 业界称为第二代 EGFR-TKI;
  • 适用范围广, 有 EGFR 靶点的患者一线就可用,化疗无效的鳞癌患者也能用;
  • 对特定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 疗效优于化疗和一代 EGFR 靶向药。
     

阿法替尼(Afatinib) 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靶点的第二代肺癌靶向药物,主要适用于有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因能不可逆地结合靶点,相较于同类第一代药物吉非替尼,阿法替尼抗肿瘤作用更强。

“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都是很有效的靶向药物,但阿法替尼在生存 2 年以上的患者中效果明显好很多,好比篮球比赛中上半场打成平手,下半场阿法替尼赢了 20 分。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曾这样介绍。

阿法替尼经优先审评已在国内上市

2017 年 2 月,阿法替尼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批准在我国上市,此前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资格,理由是“本品为首个第二代 EGFR-TKI,与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第一代 EGFR-TKI 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阿法替尼主要用于以下两类患者:(1) EGFR 突变的晚期 NSCLC 患者;(2)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

阿法替尼的获批,主要是基于 LUX-Lung 系列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 对于 EGFR 突变的晚期 NSCLC 患者, 与标准化疗相比,阿法替尼一线治疗能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 5.4 个月(11 个月对 5.6 个月),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 皮疹和甲沟炎,其他不良事件包括痤疮和口腔炎、 黏膜炎等。

阿法替尼不可逆结合靶点, 疗效比一代药更强

“选择靶向药物像配钥匙。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介绍,这把钥匙应该严丝合缝,不给信号分子结合的机会。第一代药物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受体可能突变导致药物失效,也就是钥匙逐渐出现松动,阿法替尼则是不可逆结合。

2013 年 7 月,阿法替尼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 EGFR 突变的转移性 NSCLC 一线治疗。

阿法替尼从在美国上市到中国上市,相隔了近 4 年时间,期间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多项令人惊喜的成绩,包括一线治疗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战胜化疗和一代药物,二线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肺鳞癌优于一代药物。

一项直接比较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LUX-Lung 7 研究)表明,作为 EGFR突变晚期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阿法替尼能显著降低肺癌进展和治疗失败风险 27%。治疗 2 年后,阿法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患者比例是吉非替尼组的 2 倍以上(分别为 18%和 8%)。 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比一代药物更高。

中国患者阿法替尼治疗效果良好

全球 51.4% 的肺癌病例发生在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类型,见于 85% 以上的病例, 40% 亚洲患者存在特异性 EGFR 基因突变。

阿法替尼目前已在超过 70 个国家被批准作为 EGFR 突变阳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阿法替尼最显著的作用是让肿瘤显著缩小,改善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 ”张力教授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 LUX-Lung7 临床研究中, 亚洲受试者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约占全部受试者的 20%。 
此外,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提高了它的治疗地位,推荐它用于有敏感 EGFR 突变的转移性非鳞状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很快, 2018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也推荐阿法替尼用于 EGFR 突变、 IV 期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和晚期肺鳞癌的二线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研发出的第二代 EGFR 靶向药达克替尼疗效更胜一筹,目前还未在我国上市。今年 4 月初,美国 FDA 已受理达克替尼的新药申请, 用于携带 EGFR 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FDA 针对此次申请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欧洲 EMA 也受理了它的上市申请, 达克替尼在我国也获得 CDE 优先审评,国内外同步上市可能性很大。

此外, 当阿法替尼发生耐药,如果发现有 T790m 突变,可以使用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奥希替尼。

总结

阿法替尼作为第二代 EGFR 靶向药物,目前已经在包括我国的超过 70 个国家获批上市, 在临床研究中展示出优于第一代药物的优势,被指南推荐用于有敏感 EGFR 突变的晚期 NSCLC 的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