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糖尿病~我又来啦!
每次在人间游荡
经常听到病友的各种抱怨
比如便秘了,脚烂了,眼看不清了……
但我听到最多的是:
测血糖扎手指太疼了!!!
两天一小扎,三天一大扎
有时一天要扎好几次,手指都成筛子了!
心理阴影比磨盘还大
……
说实话,看着大家被“扎手指”折磨
我心里也不好受
毕竟小时候也被“容嬷嬷扎紫薇”吓到过……
而且,一疼就有人在心里“骂我”
哎!真不想与人类的关系这么紧张
今天我破例讲一些秘密:怎么扎手指能不疼?
目录
测血糖前先动动手
测血糖最怕啥?扎一针不出血,或者出血不够,然后得接着扎……
为了避免白白被扎,采血之前,活动活动手指非常关键,可以让血液循环加快一些。
比如先把手臂下垂一会或甩甩胳膊,也可以按摩下手指,让指尖充血。
如果冬天手比较冷,测血糖前,还可以把手放在温水中暖和下,等感觉手指温度合适了,再去采血。
扎哪里最不疼?
人类常说“十指连心”,这话不假,不过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和疼痛的亲疏关系自然不同!我们可以找个软柿子捏!
首先从部位上说,不要在指尖采血,要选择手指两侧。因为手指两侧的痛觉感受器分布较少,采起血来,就不会那么疼。
另外,在选择手指头上也有讲究。十个手指中,无名指指侧的痛觉感受器最稀疏,疼痛敏感度最低,可以作为首选。
除了无名指,小指和中指也是较理想的采血部位,因为这两个手指比较“闲”,不是主要的功能手指,扎它们之后,即便继续做日常工作,伤口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摩擦或挤压到,更容易恢复。
当然,再软的柿子也不能逮住一个死捏。不管是扎的部位,还是手指,一定要经常换着来呀!建议你们常常选择一些以前不常用的“冷门”部位,即使开始采血会感觉不方便,多试几次,就能熟练操作啦!
采血量不求多,但求够
我经常看到这种场面:糖尿病患者一边撇着嘴,一边大力地采血。真是觉得心疼又可怜。
其实采血只要适量就行,扎出太多血来,一来容易污染试纸,二来伤口不容易恢复。不要对自己那么狠,何必呢……
我建议大家:
首先,选择需血量少的仪器;
其次,现在人类发明了很多可调式的采血笔,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调节强度,一般的采血笔有“1-5”的刻度,这是扎进皮肤的深度,开头可以选择 3,后面可以根据皮肤状况调整,选择较浅的扎针深度,采集最少的血就行啦!
酒精干透之后再采血
如果上面的你都注意到了,可能你采血不会疼,但不等于采血会成功。
负责任的我追加 4 个特别提醒:
- 采血之前,要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洗干净,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净。
- 采血前不仅要用酒精给手指消毒,还一定要等酒精干透后再采血。否则酒精会在针刺后混入血液,还会与血糖仪试纸内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测出来的血糖偏低。
- 取血最好以第一滴血为准。如果扎了一下,出血量太少,或是没出血,别硬挤血出来。因为挤出来的不仅有血,还有组织液,测得的血糖会比平时偏低,并不准确哟!
- 在测试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血糖仪。
什么时候测血糖最合适?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可是专门查阅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2019)》。标准中说,这个咱们得分情况来看。
- 如果你正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如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或是正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建议全天多次检测血糖,比如吃饭前,吃零食前,睡觉前,运动前,开车前,怀疑自己低血糖的时候。
- 如果你的胰岛素注射频率比较低,平常的血糖监测也是需要的,可以让自己对平常状况更清楚,也能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具体什么时间点测,也分情况。
- 餐前血糖,适合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的人。
- 餐后 2 小时血糖,适合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者;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人。
- 睡前血糖,适合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 夜间血糖,适合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是疑似有夜间低血糖的人。
你会测血糖了吗?希望人类能和我更加和平的相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