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发生远处转移时,患者的最终结局通常不佳,5 年生存率一般低于 5%。对于转移性胃癌,医生一般遵循以下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录
完善检查
治疗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胃镜和影像学检查,用于胃癌的定性、定位和分期,此外还可能会接受转移灶活检、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腹腔灌洗液评价等。
-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胃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 胸、腹、盆腔 CT 检查是治疗前确定胃癌分期的基本手段。
- 磁共振成像(MRI)、腹腔镜探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作为 CT 检查后怀疑有肝转移、腹膜转移及全身转移时的备选检查手段。
治疗
化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指出,对于晚期胃癌,全身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有不同的化疗方案,但化疗后约半数的患者生存时间仅 1 年左右。虽然关于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较一致的是,相对于单药化疗,多药联合更能改善总体生存、提高反应率,不过,多药联合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医生会权衡获益与风险选择适合的方案。
手术
手术切除的目的主要包括:缓解梗阻、穿孔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结局。然而,由于转移的类型、部位等不同,手术治疗在转移性胃癌中的应用价值仍存在较大争议。
放疗
2012 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数据库”(SEER 数据库)的大型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未接受过手术或放疗的转移性胃癌,无论是单独手术还是单独放疗,均可改善生存期,特别是将二者有效结合,可大幅提高生存率。
至于放疗在转移性胃癌中的作用,以及何种类型的转移性胃癌更适合接受放疗,仍需更多研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作为胃癌个体化治疗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转移性胃癌中较常用的靶向药物有靶向 HER2(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的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抗血管生成的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等。
随访
随访主要用来监测疾病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营养改善情况等。随访频率通常为,治疗结束后前 2 年每 3 个月 1 次,然后 6 个月 1 次直至治疗后 5 年。
随访项目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功能状态评分(PS)等,可能会每 6 个月做 1 次超声或 CT 检查,每年做 1 次胃镜检查。症状恶化及出现新症状时请及时就诊。
小结
对于转移性胃癌,医生通常会采取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及顺序尚无统一标准,姑息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选择得当,也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医生通力合作的过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侯文彬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