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 如果患者接受了骨髓或干细胞移植,那就需要监测是否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征兆。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接受移植的患者中,有多达 4/5 的人可能表现出某种形式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 当来自供体捐献的细胞错误攻击患者自身细胞时,就称为发生了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可能仅有轻微症状,也可能危及生命。
- 轻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或许是一个好现象。如果供体的免疫细胞会攻击患者的健康细胞,那么它们也会攻击任何残余的肿瘤细胞。临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症状
移植物抗宿主病可以出现在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通常,它会波及患者的皮肤、消化系统或肝脏。起始阶段表现为手掌和脚底出现瘙痒性皮疹,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
某些症状也可能是移植治疗的副作用,或是与之相关的操作或药物所致;还可能是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表现。医生需要从患者的病变部位采集组织样本,称为组织活检。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样品中是否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迹象。
移植物抗宿主病基于症状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 2 种主要类型: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通常发生在移植后 100 天以内;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的时间较晚。
假如患者出现了急性症状,就更有可能在随后阶段发生慢性症状,有时这 2 种类型的症状还会同时发作。
除了发生的时间之外,患者的症状差异也有助于判断是哪种类型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如果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可能包括:
- 手掌、脚掌、耳朵、脸部或肩膀出现皮疹。波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患者的皮肤会起疱并剥脱。
- 水性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
- 代谢废物累积在肝脏中形成黄疸,使得患者的皮肤和眼睛被染上了黄色。
- 红细胞或血小板水平降低。
- 发烧。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也包括皮疹和消化系统异常。此外,它还可能牵涉到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可能包括:
- 眼睛出现干涩、疼痛,对光敏感;
- 口腔和食道干燥,并导致溃疡;
- 关节疼痛;
- 皮肤增厚、变黯,指甲易碎,容易脱发;
- 女性患者的阴道干燥、疼痛;
- 喘息和持续性咳嗽。
移植物抗宿主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的分期和分级。这些分期和分级能够帮助医生决策如何进行治疗,并评估患者最终的康复程度。
病因
在化疗期间,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会被同时杀灭。接受供体的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体内重新开始产生新的血细胞。
但是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发作时,由供体干细胞所产生的用来对抗疾病的白细胞因无法识别患者自身的健康细胞,将其视为类似于外源细菌或病毒的病原体而展开攻击。
如果患者的基因型与供体的干细胞基因型未能完全匹配,就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可增加发病风险的因素还包括:
-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
- 供体捐献的骨髓或血样中含有大量的 T 细胞;
- 患者为男性,而捐献干细胞的供体是曾经生育过的女性;
- 捐献干细胞的供体携带有巨细胞病毒(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如果身体健康,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供体细胞与患者细胞的匹配程度越高越好。除了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以外,匹配度最好的就是兄弟姐妹或父母。如果家人未能匹配成功,患者也可以在全国干细胞供体数据库检索是否有基因匹配的志愿者。假如患者移植来自于脐带血中获取供体细胞,那么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在移植前和移植后采用药物控制有助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通过联合用药方案,抑制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避免新产生的白细胞攻击患者的自身细胞。
治疗
假如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非常严重,需要进行治疗,那么医生通常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和免疫系统抑制剂,例如环孢菌素。使用上述药物会进一步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所以患者还需要预防性服用抗生素。
其他治疗方法则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症状。
- 皮肤:患者可以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瘙痒性皮疹。平时注意保持皮肤湿润,远离阳光。
- 消化系统:如发生严重腹泻,患者会迅速脱水。日常应注意避免辛辣或酸性食物。对于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或通过胃饲管输送食物以维持体重。患者必须限制脂肪和纤维的摄入,直至肠道恢复正常。
- 嘴巴:患者可以用特殊的漱口液来清洁口腔并保持湿润。
- 眼睛:使用人工泪液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对抗眼部干燥,防止眼睛受到损伤。
- 免疫系统:由于患者伴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因此需要远离人群,尤其是远离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避免接触园林绿化中的真菌或动物粪便,绝对不要接种减毒活疫苗。
移植物抗宿主病通常在移植后一年左右消失,那时患者体内已经开始从供体细胞产生自己的白细胞。但也有些患者需要针对该病进行多年的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