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十人九痔”,不少痔疮患者都对时常出现的便血现象见怪不怪。医院里常常能听到不少患者发现便血许久却自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结果一查竟是直肠癌。
痔疮与直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因此不要嫌弃,排便后回头查看一眼大便的颜色和性状,自己是最早发现早期细微症状的人。
关注大便的变化,比如颜色、性状、次数等有无改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便血是直肠癌和痔疮共有的症状,尤其是内痔,在体表看不到痔本身,因此成为影响这两种疾病鉴别的主要原因。
但是观察这两种疾病的便血特点,只要大家细心,可以简单分辨:
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
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
正如上述,痔疮是曲张的静脉团,所以便血多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有时还会有肿块(静脉团)从肛门脱出。
对于脱出的痔,手指按压后很软,和身体其它部位的静脉一样,可以被压扁,或者推回肛门内。如果内痔长期脱出,会出现疼痛和硬结感,这是因为曲张的静脉团内形成了血栓。
直肠癌作为实体肿瘤,位置固定,质地较硬,一般不会出现脱出肛门的情况。
也正因为直肠癌在直肠局部固定生长,会导致直肠壁僵硬、受压,从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后不久又出现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
肿瘤进一步生长还会导致直肠管腔狭窄、甚至部分堵塞直肠,从而导致大便困难、大便变细等。少数患者还会因直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等。而痔疮则极少会引起这些症状。
当直肠癌到了晚期之后,还会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出现尿频、腹部疼痛、骨盆疼痛等;肿瘤长期消耗人体,则会出现贫血、体重下降、疲劳等情况。
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大于2厘米的腺瘤有一半以上都会发生癌变。
然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