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筛查,一般会遵循怎样的流程?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然而,早期胃癌症状常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即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胃癌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胃癌筛查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初筛,判定胃癌风险

对于需要接受胃癌筛查的人群,通常首先要进行血液检测,也即血清学筛查。基于初步检测得到的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血清胃泌素 17(gastrin-17,G-17)、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根据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见下表。

表  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变量名称 分类 分值
年龄(岁) 40-49 0
50-59 5
60-69 6
大于 69 10
性别 0
4
Hp(幽门螺杆菌)感染 0
1
PGR(胃蛋白酶原比值) ≥ 3.89 0
<3.89 3
G-17(血清胃泌素-17)(pmol/L) < 1.5 0
1.5-5.7 3
> 5.7 5

依据分值,可以判定胃癌风险高低,其中评分 ≥12 分的中风险和高风险人群,都属于胃癌高危人群:

  • 17~23 分:胃癌高风险,发生胃癌的风险极高;
  • 12~16 分:胃癌中风险,发生胃癌的风险有一定程度升高;
  • 0~11 分:胃癌低风险,发生胃癌的风险与一般人群相近。

精筛,高危人群进一步胃镜检查

对于血清学筛查筛选出的胃癌高危人群,通常会进一步进行胃镜筛查。对这些人群采取胃镜检查策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对于胃癌发生风险一般的人群,则可以采取定期随访的策略,这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胃癌的筛查流程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