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北京市为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男性24.2/10万,女性23.5/10万。在诊断结直肠癌同时或6个月内,约25%~30%患者发生肝转移,近50%~75%患者在疾病晚期最终会发生肝转移。
肝转移为结直肠患者的终末期表现,很多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或家属会丧失治疗的信心和希望。的确,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往往不超过1年。化疗新药的研制和应用使肝转移癌患者生存期有所提高,但中位生存期也仅在15~18个月左右。随着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经验的积累,手术切除被认为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手段。据报道,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0%~58%,中位生存期达21~46个月。但实际上只有20%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进行根治切除,绝大部分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最近研究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变为可切除,提高手术切除率。Giacchetti 等回顾性分析了389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有151例无法手术切除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和5-Fu方案化疗后,有38%的患者可以行根治性转移灶切除术,术后中位生存时间达48个月,而无法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5.5个月。
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核心问题,是先化疗还是先手术?原发癌和转移癌同时切除还是分期切除?化疗选择何种方案?是否需要增加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这些问题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医生面对的实际问题。伴随当今医学分科的细化以及各个亚科的飞速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某一学科的专家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MDT模式)。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是多个学科的专家对一个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共同商讨,从而制定一个各相关学科专家均认可的最科学最合理的诊疗方案。MDT诊疗模式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多国政府及协会的肯定和推荐。MDT模式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医疗中心相对集众的国家已得到推广和完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于2000年成立了包括内科、外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专家组成的胃肠肿瘤MDT,对所有结直肠癌病人均在多学科专家组讨论后才决定治疗方案。